我是农野闲云,60多岁了,在企业忙忙碌碌大半辈子,退休后就回农村老家养老,这一待就是好几年。


  我一直把户口留在农村,这些年农村变化可大了,尤其是土地确权这事儿,和咱农民的切身利益紧紧绑在一起。


  今天就来和大伙唠唠农村宅基地继承和城镇户口迁回农村的事儿。


一、户口迁出农村,继承宅基地受限

  现在不少农村孩子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城里工作,户口也跟着迁走了。


  按照宅基地新规,只有本村户籍居民才有宅基地使用权。这些户口迁出的子女,能继承父母宅基地上的房屋,可要是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塌了,宅基地就会被村集体收回去。


  我觉得这规定挺合理的。宅基地是村集体给村民的福利,是为了保障大家有地方住。


  要是不管户口在哪,都能一直占着宅基地,那村里的土地资源就不够分了,也违背了宅基地保障村民住房的初衷。


  咱村土地就这么多,要是都被外村户籍的人占着,本村那些等着建房的年轻人可咋办。


  我给这类子女提个建议,要是还想保住老家宅基地,平常得多留意老房子的情况,定期修缮,别等房子塌了才着急。


  要是实在没精力打理,也可以跟村集体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找到别的办法。


二、已分户且有新宅基地

  就拿我们村的阿强来说,他结婚后便与父母分户,村里按照规定给他划分了新的宅基地,阿强也在上面盖起了自己的小家庭。


  前两年,阿强的父母相继离世,留下了老宅基地上的那栋旧房子。


  阿强本想着把老房子重新翻修一下,以后还能当作度假的地方,可后来才知道按照“一户一宅”原则,他虽然能继承父母的老房子,但却不能对其进行翻建、扩建。


  这“一户一宅”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保障每一户村民都能公平地拥有居住用地。


  要是不加以限制,就会出现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有的家庭坐拥多处宅基地,而有的年轻家庭却苦苦没有立锥之地。


  对于像阿强这样的子女,既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宅基地,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当下的生活上。


  对于父母留下的老房子,如果有着特殊的情感意义,那可以进行简单的维护保养;要是实在无暇顾及,不妨与村里沟通,寻求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比如将老房子的相关权益进行合理处置。


三、涉及违建房

  在我们村的村尾,有位老吴头。前几年,他想着给孙子结婚准备新房,没跟村里打招呼,就直接在自家耕地上盖起了房子。


  当时大家都劝他先去申请审批手续,可他觉得自己在自家地上建房,没啥大不了的,就没当回事。结果房子刚建好没几年,老吴头就因病去世了。


  按照规定,他这未经审批在耕地上建的房子属于违建房,是无法确权的。村里在多次通知后,对这处违建房进行了拆除,老吴头的子女也没办法继承这房子的使用权。


  耕地是我们农村的宝贵资源,是用来保障粮食生产的根基。如果人人都随意在耕地上建房,那我们的粮食从哪里来?


  而且,规定建房面积也是为了村庄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让村子布局更加合理美观。


  所以,拆除违建房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它不仅是对土地法规的维护,也是对全体村民利益的保护。


  我真心建议大家在建房之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村里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正规流程去申请。


  家里有老人的,年轻人更要多上心,千万别因为一时的疏忽或者无知而违规建房,到最后落得一场空,不仅损失了钱财,还失去了继承的权益。


四、城镇户口迁回农村的4种可能

  虽说前面讲了三类不能继承宅基地的情况,但也有好消息,有4种情况城镇户口是能迁回农村的。


  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农村居民服兵役结束后、因工作迁户但农村仍有宅基地和房子的人群、夫妻一方在农村另一方投靠的,符合这些条件就能迁回农村。


  这对那些还惦记着老家,想保住老家宅基地和房子的人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像我认识的一个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户口也迁走了,但他一直想回老家发展。


  现在政策允许他迁回户口,他就能安心回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


  想迁回户口的人,最好提前了解清楚迁户的具体流程和要求,把相关材料准备好,省得走弯路。回来之后也要积极融入村里的生活,为村子的发展出份力。


  农村宅基地的继承和户口迁回这些事儿,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了解这些政策,既能帮我们维护好自己的权益,也能让农村的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不管是不能继承宅基地的子女,还是有机会迁回农村的人,都得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政策变化。


  我相信,只要大家都遵守规定,农村的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