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森林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地球的“绿肺”,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着地球的碳氧平衡,还在净化空气、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全球范围来看,森林的分布情况较为复杂且不均匀。尽管森林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一定区域,但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其中,俄罗斯的森林面积颇为可观,其森林覆盖占据了国土的一半以上。而除了拉美地区,全球大部分森林都分布在北半球的其他地区,且这些地区森林的分布受到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美国是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达到了 34%。其森林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夏威夷的热带森林到加利福尼亚的高红杉,再到东北部的针叶林等多种类型,呈现出独特的自然风貌。


  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森林茂密,树木高大挺拔;加州的森林从海岸延伸至内陆,绵延超过 600 公里,形成了美丽的风景线。在加州红杉国家公园,巨杉高度超过 100 米,树干笔直,树皮厚实且呈褐色,防风能力极强。


  得益于丰富的森林资源,美国设立了 150 多个国家公园,总面积达到 75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甘肃、广西和宁夏三省的总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森林根据所有权的不同,分为私有林和公有林,接近一半的森林归私人或公司所有,其余则为国有和地方所有,且大部分私有林集中在美国东部,由约 110 万名私人森林所有者进行管理。相比之下,印度的森林覆盖率为 24%。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印度的森林资源并非十分丰富。


  尤其在近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印度的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目前,印度的森林中,中密林和疏林的比例较高。


  印度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喜马拉雅地带、印度中部林带和德干西部林带。德干高原的森林以柚木为主,属于干燥森林类型,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安得拉邦,构成了热带干燥阔叶林生态区。


  喜马拉雅山脉的林带因地势变化而呈现出多样的生态系统,包含多种森林类型。在印度,几乎所有的森林资源都由政府拥有和管理,然而,超过一半的森林正处于退化状态。


  森林为大量人口,尤其是贫困群体提供了生计支持,大约 1.47 亿印度人生活在森林或周边地区,其中多数是贫民和土著居民。


  再看中国,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显著变化。20 世纪 50 年代初,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 8.6%。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已达到 25%,这一成就来之不易


  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起,我国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建设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已累计造林面积 4614 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 5 亿亩,退化草原 12.8 亿亩,森林覆盖率净增 5.3%。


  在这一过程中,无数劳动者投身其中,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荒漠中辛勤栽种,让一片片绿色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风沙肆虐的北方边境不断蔓延,曾经的荒漠逐渐被植被所覆盖。


  进入 21 世纪,我国的森林绿化率持续增长。从 2000 年到 2020 年,我国的绿化面积增加了 5%,其中中国为全球增绿贡献了四分之一,成为全球绿化的引领者。


  到 2020 年,我国的森林绿化率增长了 2 个百分点,按国土面积计算,相当于 19.2 万平方公里,超过了一半的陆地面积。这一增长不仅显著改善了国内的生态环境,也为全球生态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沿海地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本世纪以来,中国的红树林面积增加了 720 多公顷。


  红树林作为沿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绿色的卫士,守护着海岸线。它们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同时能有效抵御海浪和风暴的侵袭,保护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一些红树林保护区,茂密的红树林在海风中摇曳,鸟儿在枝头欢快嬉戏,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近年来,我国每年平均植树造林面积超过 7000 万亩。按照这样的造林速度,预计到 2032 年,全国森林覆盖率有望达到 30%,届时与美国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这一努力不仅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让祖国的大地更加绿意盎然,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