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后,阳光和煦。从桐庐县城出发驱车近60公里,来到留守老人众多的百江镇东辉村。93岁的邵老伯,正身穿棉袄、头戴毡帽,坐在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大院里眯着眼睛打盹。


  去年此时,邵老伯没有如今这般悠哉。“妻子已经去世多年,儿子在北京定居,女儿也搬到了县城里。”邵老说,自己耳朵背了几十年,还患有轻微的帕金森病,虽然女儿每周都回老家探望,但留下邵老一人在家生活,儿女都不放心。邵老也曾尝试到女儿家居住,可不到一个月就嚷嚷着要回村里。


  去哪儿养老,怎么安度晚年?早已不仅是邵老一家人的难题。东辉村负责人介绍,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常住人口仅千人左右,其中老年村民就有410多名,“很多都是独居的留守老人,身体不好没有家人及时照料,一日三餐都成问题。”


  对家乡的留恋,让老人们固守乡村,渴望能在家门口“原居安老”。2018年初,桐庐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列入县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倡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专业社会养老团队运营照料中心,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响应县政府号召,桐庐本土为老服务团队君山之家进驻东辉村,居家养老服务迅速提升。


  据统计,目前我县共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16个,基本覆盖城乡社区。


  “家院一体”:居家养老模式


  不用离家,老人只要打个电话,可口的饭菜就送到身边;不用离开社区,老人就可以去家门口的“养老驿站”,和老友们听戏剧、学养生;不用去医院,就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给老人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和免费康复训练……随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我县越来越多老人爱上家门口的“家”。


  在百江镇东辉村的照料中心,一场精彩的越剧表演让20多位老人看得津津有味。“越剧表演,我可喜欢呢。”八旬老人王奶奶告知,她的老伴去世早,孩子工作忙,以前天天孤独在家,现在有了家门口的养老照料中心,每天都会过来,吃饭看病不愁,活动丰富多彩,“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快乐”。


  在二楼的保健康复室,老人们有普通的常见病都能得到专业医生的指导。陈大爷高兴地说:“自从中风出院后我就腿脚不灵,以前都要跑老远去康复医院做康复训练,现在家门口就有了免费的康复训练仪器,我每天都过来,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


  “周二午餐:肉丝炒茭白、炖鱼、炒青菜、红烧豆腐、萝卜肉丝汤”,在旧县街道合岭村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四菜一汤”食谱引人注目。“吃一顿只要交2到4元,菜每天变换花样,营养又健康。”中午11点不到,76岁的邵阿姨已经坐在照料中心的老年食堂里了。按照老年食堂的规定,90岁以上的可以免费到老人食堂吃饭,80岁的一餐只要2元,70岁的3元,60岁的也只要4元,每餐的标准都是二荤二素一汤。


  提到合岭村这个养老照料中心,村里人连连竖起了大拇指。合岭村是个典型的小山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了老人看家,为了统一集中照顾老人,2012年,村里建起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在这里,老人们可以真真切切地享受到“宾馆级”服务,有吃有玩有伴。


  眼前这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正是桐庐县推进养老互助体系的缩影之一。得益于秀山丽水的滋养,桐庐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9.7万,占总人口的23.4%,人均预期寿命达83.7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长寿之乡”。


  目前,桐庐县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16家、老年食堂188家,并分配各类专(兼)职助老员2101人,基本实现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微型养老机构


  农村老年人养老不离村


  如今,桐庐的农村老人在自家门口便可享受养老服务。今年75岁的陈杏云,家住分水镇塘源村,因中风导致行动不便,一直住在桐庐县城的一家养老机构。但离家远、亲人探望不便,独身一人的她倍感孤独。后得知村里建起了微型养老院,陈杏云的家人便将她送到这家养老院。“一来到这里,就有种回家的感觉。”陈杏云说,这里的阿姨和入住老人都是本村人,每天跟他们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座农村微型养老院依山而建,青砖白瓦屋内,21张护理型床位都已住满。老年食堂、棋牌室、阅览区、小公园等常规功能一应俱全。养老院现有5名护工,是经过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的当地村民。有了专业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即便在失能老人的房间内,也寻不到一丝异味。养老院中的菜园,是养老院里最有人气的小天地。老人们平日里喜欢在这里播种、锄草。


  由于我县农村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70%左右,现有养老机构大多设在县城和乡镇所在地,远离农村。再加上农村老人收入低、恋乡情结浓厚、不愿离家养老。


  针对农村老人不愿离村养老、收入低、医疗服务不到位的实际情况,我县积极探索“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的微型养老机构+X模式,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微机构+慈善基金”引导社会力量建立公益性基金,减轻微机构运营压力。


  ★“微机构+村建民营”整合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资源,实现服务升级,引入社会组织运营微机构,实现村建民营、市场化运作;


  ★“微机构+居家养老服务”实现了机构养老和居家服务的有机统一;


  ★“微机构+连锁化运营” 构建完善的连锁化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出桐庐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实现微机构养老连锁化、全覆盖;


  ★“微机构+长期护理保险”融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微机构认定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定点单位,拓展服务范围;


  ★“微机构+医养结合”积极破解养老就医难问题,建立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卫生院、县级医院三级诊疗机制,开展定期上门医疗服务,解决微机构医疗服务难题。


  这六种模式初步实现了桐庐老年人在家门口养老的幸福夙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0家微型养老机构取得养老设立许可,并正式运营。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0家,基本实现养老机构布局合理、小而全的规划目标。 (本版图片由桐庐县民政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