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2015年以来,被告人张某某在明知自己没有能力办理职工退休保险的情况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伪造退休证,谎称可以办理职工退休保险,骗取被害人巩某4.7万余元。之后,张某某又以类似手段骗取多人钱财共计101万余元。骗取财物后,其亦未到有关部门办理职工退休保险。


  判决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能为他人办理养老保险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十一万元。


  杨荣涛 莱芜区法院刑庭副庭长 一级法官


  养老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不少老年人因防范意识薄弱


  成为诈骗分子的“下手对象”


  除了前文列举的代办“养老保险”外


  常见的养老诈骗套路还有哪些呢?


  常见骗局


  【提供“养老服务”】


  ▼


  【投资“养老项目”】


  ▼


  【销售“养老产品”】


  ▼


  【宣称“以房养老”】


  ▼


  警惕养老诈骗,防范最重要


  提醒广大老年人


  1、提高防范意识。接到不熟悉但能够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要提高警惕,遇到问题多和子女沟通,只要提到“钱”,要第一时间核实对方身份。


  2、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在陌生、不正规的机构、网站填写资料,妥善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


  3、不贪图便宜。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


  4、不轻易动钱。凡是要向陌生人或账号转钱的时候,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及时报警。


  5、警惕“各种讲座”。不要参加非正规组织的所谓“健康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陷入骗子的套路。


  6、端正保健理念。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知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知名专家”“祖传秘方”,不轻易购买所谓的“特效药”“进口药”,以防陷入骗局。


  7、去正规机构办事。老年人有病要到正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征婚要通过自己信得过的亲友和正规的婚介所,要特别警惕“代办社保”、“补办养老金”、“投资返利”等诈骗套路。


  8、微信、支付宝、网银不放太多钱。不能熟练操作网上支付平台的老年人,建议不要在微信、支付宝内绑定银行卡,银行卡尽量不开通网上支付业务,避免受骗后造成大量损失。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五十二条 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第五十三条 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第六十四条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来源: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