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高校工作16年,退休时发现未缴养老保险,法院宣判:无需赔偿
在学校工作了16年,离职的时候发现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日前,根据潮新闻的报道,女子在河南大学工作期间,学校没有给其缴纳养老保险,而她将学校告上法庭后,法院却宣判学校无须赔偿。
据悉,这位女子于2002年在河南大学工作,期间担任过辅导员和代课老师。其于2018年办理了退休,但是她在办理退休时,发现自己没有缴纳养老保险。
这位女子透露,她并非是学校有编制的老师,而是临时工。在工作期间,她的工资只有1800元。退休时,工作人员告知她没有缴纳养老保险。
随后其自掏腰包,补交了13万元的养老保险,才得以顺利办理退休。当时这13万块钱,有11万都是借的,这位女子仅有2万块钱的存款。
办理完退休后,女子将学校告上了法庭,要求学校赔偿她的损失。但根据法院宣判的结果显示,法院并没有支持学校支付这13万的赔偿。
法院作出该判决的依据是,女子虽然在2002年至2018年期间,与河南大学存在劳动关系。但女子申请劳动仲裁的时间,已经过了仲裁的时效,因此不予支持。
看到这里,一方面我们为这位女子感到不值,辛辛苦苦工作了这么多年,结果连养老保险都没有缴纳;另一方面,我们又觉得这件事存在很多蹊跷的地方。
这位女子透露,自己曾做过辅导员和代课老师。以河南大学这样的高校来说,想要做代课老师,即使以前学历要求低,也应该是本科或是硕士。
现在很多二本院校的老师,很多都要求授课的老师,取得博士学历,更何况是河南大学?
其次,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或是其他保险是否有缴纳?养老保险一些人不会主动去查,但医疗保险和公积金会经常用到,因此是否有缴纳肯定知道。
如果说缴纳了医疗保险,但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就实在有些奇怪了!在这么长时间的工作中,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怎么会不知道这种特殊情况?
切莫贪恋临时工
很多人连续备考多年,只为能有个编制。更有些人,为了能“增加”进入编制的几率,会先到单位里做临时工,想着近水楼台先得月。
实际上并非如此,结合上文这位女子的遭遇,奉劝大家能考上就考上,考不上尽快去上班。临时工看上去“风风光光”,实际上一文不值。
一个月两三千块钱的工资,在这个时代能做什么?对于企业来说,你签了劳动合同,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能得到保障,而这些单位的临时工呢?
干得活一点不少,拿的待遇却最差,并且自己的权益还得不到保障。现在很多单位的临时工,都是劳务派遣,和第三方签署合同,有些甚至是劳务合同。
并且从长远来看,单位会继续减少“临时工”的存在,所以说不要被“临时工”的外衣所迷惑,脚踏实地才是正确的选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