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绝大多数农村的年轻人都是出外打工,留下老弱病残及小孩子守着老家的一亩三分地,六七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仍然是农村的主力军,只要没有较为严重的疾病,谁也不会主动退出阵地。


  卧龙岗之南有个苏家村,苏老汉八十多岁还主持着家里的一切,三子多孙十多口人都不在家,逢年过节,偶尔回来聚聚,也还其乐融融,看起来一切都不错,老两口虽八十多岁,还精神很好,村上没人不夸其健康多福,不少人羡慕不已。


  两年前的一天,老汉饭后正在和邻居聊天,突然,邻居发现其脸色变得不自然,双手抱着椅子靠背,说不出话,就赶紧告知了老汉的女儿,其女儿两口及时打120到医院急救,原来是脑干出血,由于救治及时,第二天就恢复了说话能力,但半身不遂已经成了现实。


  第三天其三儿子赶回到医院和姐姐姐夫陪护照顾老人。第四天其长子赶回,陪着几个小时,吃了一顿饭,然后就埋怨其姐姐姐夫多管闲事,然后不辞而别失踪了。其二儿子,始终以各种理由拒绝回家看望病中的父亲。


  约二十天后,老汉出院在家吃药恢复,虽多方面都有好转,但半身不遂成了定局。吃饭开始要有人喂,有时会拉屎尿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了。老太太经过这一变故,也勉强算是可以自理,但二老生活已经不能离开别人的照顾。养老送终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在农村,历史以来,有儿之家,由于要给儿子盖房娶妻,花费明显比养女儿开支巨大,所以农村的养老都是由儿子承担的,女儿只是辅助,但老汉的大儿子和次子在外多年,虽自身和自己的子女都被老汉照顾很多,但却明显不愿担当照顾父母的责任。在一个亲戚老者的劝说下,老二要求(姐姐)女儿也要同样给老俩轮流养老,老大也勉强同意为父母养老。


  老人的女儿看到老大、老二的态度,带头先轮流照顾老俩两个月,老大老二虽然曾经同意为老俩养老,但轮到自己时,都推三推四几乎不尽责任,实际老俩养老都落其在大姐和老三身上,约过两年,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因患癌去世时,老大仅仅自己两口回来奔丧,自己的子女一个没让回来,老二两口及其子女都避而不回奔丧,丧葬之事,老大老二不出钱也不出力。


  剩下老汉一个,已经离九十岁只差几个月了,半身不遂,后续养老问题,老大百般托词就是不回家照顾,也不接去照顾。老二彻底不管,谁的电话也不接。


  老三觉得两个哥哥及其子女各方面,被父母照顾最多,还不管父母,心里很不平衡,想诉诸法律,又怕其死猪不怕开水烫,空闹腾一场。其大姐虽不满老大老二猪狗不如的做法,又顾及村上人笑话,对老大老二劝也无用,只能劝小弟老三,各尽各心,轮流照看二老。心里虽然也难免不痛快,还是坚持着。也不知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


  都说古老中国,扶老携幼是美德,同时兄弟姐妹,又没有特别情况,怎么认知就有这么大的差别?


  农村老人,由于没有足够花的退休金,六十岁到八十九岁,养老补助等总共每月也就一百多元,要是有病就更不够花了。养老困局该怎样才能破除?


  不知你们那里有类似情况吗?


  不知这老汉家的养老问题怎么解决会更好些?


  谁有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