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实务案例 - 助特困老人安享晚年
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地区,有一位70岁的老人,正独自承受着生活给予的重重磨难。老人的老伴已经离世,唯一的女儿也失联许久,生活里的陪伴与支持渐渐缺失。雪上加霜的是,老人年老多病,身体每况愈下,日常的生活起居都变得困难重重。
老人户籍并不在朝阳区十八里店,但一直以来都在该社区租房居住。然而,房租到期后,房东不再续租。居无定所的压力、对未来的恐惧,让老人陷入了绝望的深渊。无奈之下,老人拨打12345求助,这通电话,承载着他对改变现状的最后一丝渴望。
朝阳区十八里店地区社工站接到工单后,迅速做出反应。他们根据社会工作专业领域“人在情境中”的理论分析认为,老人所面临的居住困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个人的生活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紧密相连。所以,当务之急不仅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给予老人情感上的慰藉。
社工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老人。在通话中,运用积极倾听的专业技巧,耐心倾听老人的每一句话,用温和的语气回应,传递出理解与关心,给予老人心理上的抚慰,让老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这次通话,也是建立专业关系的开端,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社工立即展开全面帮扶行动。首要任务是与老人建立信任关系。社工运用同理心,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感受他的痛苦与无助,让老人逐渐放下防备。在深入交流中,社工了解到老人经济状况不佳,仅靠微薄的退休金维持生活,难以负担房租,更无法承担养老院的高额费用。
为了解决老人的居住问题,社工积极联系养老院。但在联系过程中发现,多数养老院的费用超出了老人的承受范围。面对这一难题,社工决定运用资源链接和跨系统合作的专业方法,积极与老人户籍地东城区大栅栏街道12345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详细说明老人的困境,包括他的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当前面临的居住难题。经过多次沟通、协调,两地工作人员协同合作,共同寻求解决办法。最终,成功获得了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为老人争取到了入住顺义北石槽镇养老院的机会。
为确保老人能够顺利入住养老院,社工继续协调各类资源。联系专业理发师为老人理发,让他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开启新生活;帮助老人收拾行李,整理生活用品,确保他在养老院能够舒适生活。同时,社工还积极链接志愿者资源,一位志愿者主动提出开车将老人送达养老院。在这个过程中,社工充分发挥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将各方资源汇聚起来,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当老人顺利入住养老院后,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至此,该老人的困境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朝阳区十八里店地区社工站运用了多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例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的心理支持技巧,帮助老人缓解了焦虑与恐惧情绪;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中的链接各方资源得专业方法,帮助老人构建起强大的支持系统;同时增能理论则贯穿始终,通过与老人的合作,增强他应对生活困境的能力和信心。
综上所述,朝阳区十八里店地区社工站依据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发挥社会工作者专业优势,帮助特困老人获得养老支持的案例,充分体现了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和社会治理的价值与意义。它说明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个体困境时,社工凭借专业知识与方法,能够为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带来希望与改变。未来,也一定能够继续秉持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用爱与责任,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点亮希望之光,让他们在困境中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作者: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地区祁庄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工陈立元
值班编辑:于俊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