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深圳退休金有哪些新变化

  新年伊始,不少深圳退休人员发现自己的养老金到账金额有了变化。打开手机查询,惊喜地看到养老金数字又上涨了一些,这背后正是 2025 年深圳退休金政策调整的结果。


  从养老金计发基数来看,2025 年有了新的调整。此前 2024 年部分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基数为 11010 元,而 2025 年新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基数确定为 11181 元 。这意味着 2024 年已退休但按旧计发基数核算养老金的人员,后续会迎来重新核算与补发,具体补发金额和时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待遇计算项目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动。原本的七项养老金计算项目,在 2025 年缩减为六项,调解金这一项被取消,目前只剩下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地方补助、过渡性补助这六项。每一项待遇的调整,都直接关系到退休人员每月能拿到手的退休金数额。


  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在 2025 年也有新动态。对于 2025 年开始领取养老金的人员,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直接按照 100% 发放。这一调整历经多年过渡,终于在 2025 年实现全额发放,让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受益更多。 而对于 2022 年 10 月前退休,养老金核定单用老办法旧格式,且在 2022 年 11 月或者 2023 年收到过渡性养老金一次性补发的人员,以及 2024 年 12 月前退休,养老金核定单用新办法新格式,且核定单中的第四项 “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 大于零的退休人员,在 2025 年 1 月加发 10%,至此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实现 100% 发放 ,这无疑是给退休人员送上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新年大礼包。


各项待遇项目详解

    统筹养老金:这是退休金待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退休时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与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 ,按照总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 1%。简单来说,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工资越高,这部分养老金就越多。比如,老张和老李同时退休,老张缴费年限 30 年,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较高;老李缴费年限 20 年,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较低,那么老张的统筹养老金会比老李多不少,它体现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为退休人员提供基础的生活保障。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自参保人员在职时每月从工资中扣除并积累在个人账户里的金额。退休时,用个人账户积累额除以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就得到每月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50 岁退休计发月数为 195,55 岁退休为 170,60 岁退休为 139 。假如小王个人账户积累额有 10 万元,60 岁退休,那么他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 100000÷139≈719 元,这部分养老金是参保人个人长期储蓄的成果体现。过渡性养老金:主要针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 “中人”。因为这部分人在改革前没有建立个人账户,过渡性养老金就是对他们这段没有个人账户年限的劳动贡献的补偿。计算时,用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老)乘以享受比例,再加上总缴费年限乘以 4,最后加上 100 。比如,老陈是 “中人”,他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老)较高,享受比例也高,那么他的过渡性养老金就会比较可观,帮助他们平稳过渡到新的养老保险制度。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涉及新老办法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的差额调整。新办法过渡性养老金根据退休时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本人 1998 年 6 月前的平均缴费指数等计算,原办法过渡性养老金则按旧规则计算 ,两者的差值乘以过渡性养老金加发比例,就是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在 2025 年,部分退休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实现了 100% 发放,这让他们的退休金待遇得到了提升。地方补助:只有深户参保人员且缴纳过地方补充养老保险才有。它根据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乘以月平均缴费指数,再乘以 18.5,最后加上 20 来计算 。比如,老孙是深户,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长,月平均缴费指数也高,他的地方补助就会比较多,这是深圳针对深户参保人员的一项特殊福利,增加了深户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收入。
  1. 过渡性补助:针对特定条件的参保人员,1992 年 7 月前有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且符合其他相关条件(如 1994 年 7 月 31 日前在本市招录为固定职工和合同制工人等)的深户退休人员可享受。计算方式是 1992 年 7 月前的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乘以月平均缴费指数,再乘以 11,最后加上 60 。这一项目为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提供了额外的养老保障。

公式构成要素

  深圳退休金计算公式涵盖多个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共同决定了退休人员最终能领取到的养老金数额。以统筹养老金公式 “统筹养老金 =(退休时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 +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总缴费年限 ×1% ” 为例 ,退休时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是由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确定的,2025 年新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基数为 11181 元 ,它反映了当地整体的经济水平和工资状况,是计算养老金的重要基础。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则体现了参保人个人的缴费情况,它与参保人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密切相关。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越高。总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参保人按照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这部分年限在计算养老金时也会被认可,体现了对参保人过去劳动贡献的尊重。


  再看个人账户养老金公式 “个人账户养老金 = 退休时个人账户积累额 ÷ 计发月数”,退休时个人账户积累额是参保人在职期间每月从工资中扣除并积累在个人账户里的金额总和,它是参保人个人长期储蓄的成果。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50 岁退休计发月数为 195,55 岁退休为 170,60 岁退休为 139 ,不同的计发月数体现了不同退休年龄下养老金领取的时间差异和精算平衡原则。


各部分公式计算方法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理解各部分公式的计算方法,我们结合具体数字来演示。假设老张是深户,1992 年 7 月前参保,2025 年 60 岁退休。他的总缴费年限为 35 年,其中视同缴费年限为 5 年,实际缴费年限为 30 年。缴费基数一直比较稳定,月平均缴费工资为 8000 元,对应的月平均缴费指数经计算为 0.7(计算方式为月平均缴费工资除以对应年份的社平工资,再逐年平均) 。


  先计算统筹养老金,退休时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为 11181 元,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11181×0.7 = 7826.7 元 ,统筹养老金 =(11181 + 7826.7)÷2×35×1% = 3326.35 元 。


  接着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假设老张个人账户积累额为 15 万元,计发月数为 139,个人账户养老金 = 150000÷139≈1079.14 元 。


  对于过渡性养老金,老张 1992 年 7 月前缴费年限为 5 年,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老) = 11181×0.7 = 7826.7 元 ,享受比例 = 5×1.2% = 6% ,过渡性养老金 = 7826.7×6% + 35×4 + 100 = 469.6 + 140 + 100 = 709.6 元 。


  假设老张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为 20 年,月平均缴费指数为 0.7,地方补助 = 20×0.7×18.5 + 20 = 259 + 20 = 279 元 。


  由于老张是 1992 年 7 月前参保且符合过渡性补助条件,1992 年 7 月前的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为 3 年,月平均缴费指数为 0.7,过渡性补助 = 3×0.7×11 + 60 = 23.1 + 60 = 83.1 元 。


  将各项相加,老张每月退休金 = 3326.35 + 1079.14 + 709.6 + 279 + 83.1 = 5477.19 元 。通过这样详细的计算过程,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深圳退休金计算公式各部分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让大家对自己未来的退休金有更清晰的预期。


案例分析,直观呈现退休金计算

不同参保情况案例展示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深圳退休金的计算过程,我们来看几个不同参保情况的案例。


  案例一:深户老王,1992 年 7 月前参保,2025 年 60 岁退休。他的总缴费年限为 40 年,其中视同缴费年限为 10 年,实际缴费年限为 30 年。月平均缴费工资为 9000 元,对应的月平均缴费指数经计算为 0.8 。个人账户积累额为 20 万元,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为 30 年,1992 年 7 月前的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为 8 年 。


  按照退休金计算公式:


  统筹养老金 =(11181 + 11181×0.8)÷2×40×1% = 4025.16 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200000÷139≈1438.85 元 ;


  过渡性养老金 = 11181×0.8×(10×1.2%) + 40×4 + 100 = 1073.38 + 160 + 100 = 1333.38 元 ;


  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假设新办法过渡性养老金计算为 1500 元,原办法过渡性养老金为 1000 元,2025 年过渡性养老金加发比例为 100%,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额 =(1500 - 1000)×100% = 500 元 ;


  地方补助 = 30×0.8×18.5 + 20 = 444 + 20 = 464 元 ;


  过渡性补助 = 8×0.8×11 + 60 = 70.4 + 60 = 130.4 元 。


  老王每月退休金 = 4025.16 + 1438.85 + 1333.38 + 500 + 464 + 130.4 = 7891.79 元 。


  案例二:非深户小李,1998 年 7 月后参保,2025 年 55 岁退休。他的总缴费年限为 20 年,月平均缴费工资为 6000 元,对应的月平均缴费指数为 0.5 。个人账户积累额为 8 万元 。


  统筹养老金 =(11181 + 11181×0.5)÷2×20×1% = 1677.15 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80000÷170≈470.59 元 。


  小李每月退休金 = 1677.15 + 470.59 = 2147.74 元 。


计算结果分析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明显看出,不同参保情况的退休金差异较大。老王作为深户 1992 年 7 月前参保人员,退休金项目齐全,各项待遇累加起来每月能拿到近 8000 元;而小李非深户 1998 年 7 月后参保,退休金项目只有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项,每月退休金仅 2000 多元。


  影响退休金高低的因素众多,缴费年限是关键因素之一,老王缴费年限 40 年,远长于小李的 20 年,使得老王在统筹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等项目上受益更多。缴费基数也至关重要,老王月平均缴费工资 9000 元,缴费指数 0.8;小李月平均缴费工资 6000 元,缴费指数 0.5 ,老王较高的缴费基数和指数,让他的各项养老金计算结果都更为可观 。参保类型和户籍也对退休金项目有影响,深户参保人员在一些项目上有特殊福利,如地方补助和过渡性补助,这是非深户参保人员所没有的,进一步拉大了两者退休金的差距 。


结语:提前规划,安享晚年

  退休金作为我们晚年生活的重要经济支柱,其待遇项目和计算方式值得我们深入了解。2025 年深圳退休金的调整,无论是计发基数的变化,还是待遇项目的增减,都与每位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通过对退休金待遇项目的详细盘点,我们清楚了不同户籍、不同参保时间所对应的待遇差异,也明白了各项待遇项目背后的计算逻辑。深入剖析计算公式,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更让我们直观感受到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因素对退休金数额的重大影响 。


  在此,也提醒各位读者,要重视退休金规划。如果你还年轻,不妨尽早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安排职业路径,努力提高自己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为未来的退休金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因为健康不仅是生活幸福的基础,也关系到退休后的医疗支出和生活质量 。如果你已临近退休,更要密切关注退休金政策的变化,提前了解自己的退休金待遇情况,合理规划退休后的生活开销,让退休金能够支撑起安稳、舒适的晚年生活 。希望大家都能通过提前规划,在退休后享受到充实、美好的晚年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