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差距巨大,背后真相揭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广场舞跳不出的养老账》
咱小区凉亭里最近总飘着股子叹气声。您猜怎么着?上个月张大爷领了退休金,揣着红本本跟老伙计们一唠嗑,发现同是六十二岁的人,老李头每月能拿七千八,自己这干了四十年钳工的才拿两千三。张大爷拍着膝盖直嘟囔:"合着我这辈子的铁屑白吃了!"
这话说得咱们心里都酸溜溜的。您说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年轻时候哪个不是起早贪黑?东头菜市场摆摊的老刘两口子,二十年风里来雨里去,到老了每月统共就领一千九百块。前些天老刘胃疼舍不得去医院,蹲在修车摊前硬扛着,最后还是街坊给架着去的卫生院。
要说这事儿也不能全怨政府。您看西街开五金店的老王,当年觉得交养老保险亏得慌,每月就按最低档交钱,现在退休了才回过味来。这就跟存钱罐似的,年轻时候不舍得往里扔钢镚儿,老了自然摇不出几个响儿。
不过有些事儿确实让人窝心。咱们镇小学退休的赵老师,每月稳稳当当拿六千四,人家看病能住干部病房,过年过节还有单位送米面油。可南巷给人当了一辈子保姆的周婶子,临了连取暖费都要掰着指头算。这世道,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要说最作难的,还是咱们这代人夹在中间受夹板气。楼上王大妈上月刚把攒了五年的养老钱掏给儿子付首付,转头自己看病倒要找闺女借。现在小年轻们张嘴就是"养老不能全靠政府",可咱们年轻那会儿,哪个不是把血汗钱都填进了公家的池子?
要我说啊,这事儿得两头使劲。政府该把养老金的碗端平些,别让城里乡下差出个十万八千里。咱们自己也得长点心,就像菜市场卖豆腐的老陈,每月硬是挤出三百块买商业保险。老话说"晴天修屋顶,雨天好安身",趁着腿脚还利索,在阳台上种点菜,跟老街坊搭伙搞个互助组,总比干等着强。
昨儿看见张大爷又在凉亭里扒拉算盘,说是准备把空置的储藏间改成小卖部。"能动弹一天就挣一天嚼谷",这话听着心酸,倒也是实在理儿。咱们这些老百姓的养老经,说到底还是得攥在自己手心里才踏实。您说是这个理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