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养老规划,真的“醒着”吗?


  随着2025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落地,如何让账户资金实现“躺赚”,成为全民热议话题。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超7200万,但仍有超半数账户处于“沉睡”状态。如何通过科学配置产品,让养老金实现长期增值?退休后能否每月多领3000元?


  一、五大产品矩阵:你的钱该流向哪里?


  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资的产品已从最初的4类扩展至5类,包括: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国债。每类产品特性鲜明:


  1. 储蓄存款:保本保息,但长期收益率仅约2%,跑赢通胀难度大。


  2. 理财产品:固收类为主,风险较低,适合临近退休人群。


  3. 商业养老保险:收益稳定但流动性弱,适合追求“省心”的投资者。


  4. 公募基金:养老目标基金、指数基金等长期收益潜力高,但需承受波动。


  5. 国债:新增品种,兼具安全性与略高于存款的收益。


  关键提示:年轻人若仅选择存款,30年后实际购买力或缩水超50%。


  二、选品策略:年龄、风险、税优三维度匹配


  1. 年龄决定配置比例


  - 30-40岁:建议70%配置权益类基金(如指数基金),30%配置固收理财。长期复利下,年化5%收益可实现账户翻3倍。


  - 50岁以上:以存款、国债为主,避免市场波动侵蚀本金。


  2. 风险偏好划分配置优先级


  - 保守型:国债+储蓄存款(风险趋近于零);


  - 平衡型:固收理财+养老目标基金(收益与风险折中);


  - 进取型:指数基金+股票型基金(高波动博取超额收益)。


  3. 税优杠杆放大收益


  年收入20万以上人群,每年1.2万元缴费可节税360-5400元。若将退税资金再投入账户,30年复利效应可额外增值超10万元。


  三、案例拆解:每月多领3000元可能吗?


  假设30岁起每年缴存1.2万元,选择年化5%的养老目标基金组合:


  - 30年累计本金+收益≈79.7万元;


  - 按139个月计发,**每月可领约5700元。


  若仅选择存款(年化2%),同等条件下每月仅约172元,差距高达33倍!


  四、:三大误区需警惕


  1. 盲目求稳:年轻时不配置权益资产,错失复利黄金期;


  2. 产品过度分散:持有超5只产品可能增加管理难度,建议聚焦3类以内;


  3. 忽略领取规则:新增重大疾病、失业等提前领取情形,需提前规划流动性。


  五、互动提问:你的养老账户还在“躺平”吗?


  - 你是否清楚自己养老金账户的投资组合?


  - 面对超九成产品年内正收益的行情,你是否调整了配置策略?


  - 若退休后想每月多领3000元,你愿意承担多少风险?


  今日行动建议:登录个人所得税APP完成退税申报,最高可省5400元;同时,根据自身年龄与风险偏好,优化账户产品结构。养老不是“将来时”,而是“进行时”——你的选择,决定了未来的“躺赚”能力。


  注:投资需谨慎,历史收益不预示未来表现。本文数据综合自公开政策及市场研报,仅供参考。


  你的养老账户配置合理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躺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