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百姓有需求,志愿服务就对接上需求。常州市金坛区深耕“金善金美”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构建充满活力的文明实践圈和贴近群众的志愿服务圈,随着一大批“金善金美”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项目的实施,实现你呼我应、志愿互联,“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


  志愿服务


  该区四世同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申报并获得扶持的“低龄存时间 高龄换服务”公益创投项目,依托社区“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8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由家庭成员参加公益活动存储时间积分,为家中高龄老人兑换各类服务。现在,该区东城街道各个社区都活跃着一群低龄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助餐、助乐、助医等“六助”服务。


  助餐,城市社区全覆盖


  “不出社区,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爱心午餐,真要感谢你们的贴心服务。”金坛区东城街道南苑社区81岁的陈卫星兴奋地说,这下省得天天往菜市场跑了。


  民以食为天,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与提升养老幸福指数密切相关。今年年初,在金坛区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四世同堂负责南苑、华城、新城等6个城市社区“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助餐。至此,该区实现老年助餐城市社区全覆盖。


  爱心助餐


  南苑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丹表示,社区高龄老人越来越多,爱心助餐对独居、空巢和行动不便老人真是雪中送炭,也奠定了居家养老基础。通过公益项目的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能让更多高龄老人安享晚年。


  在新城社区助餐点,四世同堂社工志愿者王志芳注意到两位特殊的高龄老人,一位是独居的93岁的陈粉英,另一位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95岁的高松林。平时,他们能自己到助餐点取餐,但遇到刮风下雨,就不方便了。王志芳和老人们约定:阴雨天,由她或社区其他志愿者按时送餐上门。老人们连连道谢。


  据金坛区民政部门统计,近3年,全区助餐点服务老人约76万人次。其中的主要工作量大多由低龄社工志愿者承担了。


  助乐,“夕阳红”里笑声多


  或展拳,或舞扇,或亮剑……每天清晨,东城街道华胜社区“夕阳红”楼前的健身广场上,伴着音乐声响起,一群老年太极运动爱好者就会准时前来健身锻炼。


  老人们悠然自得,背后有一支社区“红色帮帮团”助力。华胜社区是金坛区规模最大的动迁安置小区和涉农社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加起来超过1.72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567人、80岁以上152人。“红色帮帮团”由社区青年干部等志愿者组成,坚持为高龄老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太极汇演


  去年重阳节前夕,四世同堂和“红色帮帮团”志愿者共同组织一场“相约华胜 健康重阳”太极拳联盟汇演,汤庄、五叶、岸头、金江苑等社区老年太极拳高手同台竞技,好不热闹。表演者一招一式行云流水,无不透出特有的精气神。同时,连续举办10场各类文艺演出,舞蹈、锡剧、京剧、民乐演奏轮番登场,乐得老人们连连叫好。


  “不管几岁,快乐万岁。”这是七旬夫妇蔡敖柱、王月美的口头禅,他俩是中塘社区“老有所乐”演唱队骨干队员,说拉弹唱样样拿得出手。在社工志愿者的精心组织下,他们除了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参加演出,每周戏曲大联唱日到场更是雷打不动。


  助医,健康义诊进社区


  医养结合、科学养生,是社区“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最为关切的现实问题。社工志愿者联合社区卫生室及各大医院医务人员志愿者,整合各方资源,为老人们定期义诊,举办老人保健知识讲座,有效遏制外界不良养生信息对老人的欺骗和干扰。


  养生讲座


  中塘社区卫生医务室紧邻社区“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直接为社区居家养老居民服务。中塘社区安置6个行政村动迁村民,5600多户,入住1.1万多人,三分之一为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的就有600多人。平时,来医务室的人还真不少,但医务室志愿者总会抽出时间为老年人测量血压和颈椎按摩。


  92岁的陈金秀老太是“夕阳红”里的戏迷。每到戏曲大联唱日,她就早早来到这里,一待就是一下午。后来,她让孙子、孙女利用节假日来这里转转、看看,有什么事就帮上一把。一段时间下来,助老成了她孙辈的自觉行为。老人有了时间积分,指定兑换中医泡脚修脚服务项目。医务室中医师先用艾草包给她泡脚,然后再使用专业工具,把困扰她多年的灰指甲修理得干干净净,老人逢人便夸好。


  (杨成武 金世堂 赵鹤茂)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