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节目,今天咱们来聊聊农村养老金的相关情况。 农村养老金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也反映着社会的公平与发展。令人惊喜的是,在两会上,国家直接明确表示,今年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再涨20块,达到每人每月最低能领143元。从涨幅比例来看,以2024年最低标准123元为基数,涨幅约为16.3%。如果从最初的55元到现在,涨幅比例达到惊人的160%。


  回看居民基础养老金走过的这些年,养老金从最初的两位数到现在的三位数,每一步我们国家都走的坚定且扎实,并且国家也向大家释放积极信号,要让农村养老金实现逐步提高收入的预期目标。


已公布标准上涨地区一览

  目前在国家积极调动政策之下,不少地区已经开始行动,比如江苏省,全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为247元,涨幅不低于8%。省内常州市上涨25元,基础养老金达到515元;苏州市上涨20元,达到705元;昆山市上涨10元,达到690元。


  还有甘肃省肃南县,自2025年1月起,县级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了40元,从原来的每人每月135元提升至175元,提标后,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达到每人每月328元。还有宁夏提出在2025年力争实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年提高60元以上。还有黑龙江从153涨到163元,陕西省潼关县涨到每个月191.5元等等不少地区都开始行动。


标准已定,为啥有多有少?

  1、财政收支状况: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苏州等,地方财政收入高,有更多资金用于补贴养老金,所以基础养老金较高且涨幅较大。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如甘肃肃南等,财政收入有限,主要依赖中央财政补贴,地方补贴能力弱,养老金涨幅相对较小。


  2、人口结构差异:一些老龄化严重的地区,养老金支付压力大,在财政有限的情况下,涨幅可能受限。而年轻人口占比较高的地区,养老负担相对较轻,有更多空间提高养老金。


  3、政策导向与规划:各地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民生重点,对养老金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同。有的地区注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能在养老金上的投入就会相对少一些;有的地区则把提高养老金作为重点民生工程,会加大投入。


  比如不少地区已经开始对城乡居民中的高龄老人实行倾斜照顾政策,比如广西,规定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满70周岁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2元;超过70周岁的退休人员,每增长1周岁每人每月增加2元,在此基础上,对满8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80周岁以上的年龄区间每增长1周岁每人每月再增加1元。


想多涨钱咋办?

  对于居民养老保险来说,想要让自己多涨钱,提高个人缴费水平就是最好的办法,因为目前虽然延迟退休政策已经落实,但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儿,法定退休年龄还是60周岁,那么实际上所谓的缴费年限其实作用不大。更重要的还是个人缴费水平。因为自己缴纳的部分会全部进入到个人账户中去,再加上有政府的财政补贴,个人账户的钱只会比自己缴的还要多。再加上目前国家每年都在不断的上涨基础养老金,提高缴费档次肯定是有好处的。


  国家对农村养老问题愈发重视,连续多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体现了“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城乡养老事业正在发展期,相信接下来国家将会逐步完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在2030年逐步实现全国80%以上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且将城乡养老金差距控制在2倍以内。


  总而言之,虽然目前存在地区差异过大等问题,但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经济的发展以及制度的优化,农村养老金制度将不断进步。未来,通过各方努力,农村养老金有望持续提高,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如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标准、优化缴费档次设置等,使农村养老金制度更科学、合理。农村老人的生活越过越有盼头。


  那么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