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发布,这个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将引导养老机器人制造商精准聚焦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进行养老机器人产品的设计开发,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增强老年人融入社会的能力。


  目前,已有喂饭机器人、康养机器人、卫生护理机器人等越来越多的适老化科技产品被用于照护失能老人,成为传统亲情养老模式的补充。


  护理机器人。图源:央视新闻


  目前主要是处理功能性的


  养老机器人规模化应用还有多远?一年多前,家住深圳市坪山区的夏先生花近三万元给80多岁的爷爷购置了一款大小便护理机器人。自从有了这款养老机器人,给家中护理老人的亲属减轻了很多负担。


  夏先生家使用的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由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研发生产,可自动感知,实现抽、洗、烘、杀菌的全自动化处理。该公司总经理孙伟红说:“主要现在还是处理功能性的,比如处理大小便,就是大小便护理机器人,然后洗浴型的,那就是洗浴机器人,还有康复、行走等等这些。”机器人“护工”、多功能移位床椅、跌倒报警器……


  深圳市罗湖区养老服务业协会会长、黄贝岭颐养院院长梁燕萍告诉记者,她供职的养老院已有多款智能护理机器人“上岗”。梁燕萍说:“康复类的我们有两款,一款是独立行走的机器人,可以把长期卧床站立不起来的老人吊起来,让他能够直立行走。还有一款是辅助行走的。日常的护理照护类的机器人,有大小便护理机器人、洗澡护理机器人。老人如果是病重的,卧床起不来的,我们可以用洗澡机器人,便携式在床边给他洗澡,不用搬动他。”


  最终形态是“人形”机器人


  今年春节期间,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和山东泰山景区合作推出登山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吸引了不少眼球。据介绍,这款外骨骼机器人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健身、日常行走、上楼等生活和工作场景。近年来,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被很多人接纳,帮助老年人以及脑卒中、脑损伤等肢体功能障碍者进行康复训练。


  江苏无锡一家科技企业研发的大头阿亮智能养老机器人,能随时关照老人吃药、吃饭和休息,甚至还能提供新闻播放、网上购物等服务。


  该公司总经理冉承龙介绍说:“我们就觉得要有一个在家里面可自主移动的、可观察老人状态的、能远程跟子女互动的这么一个机器人。我们后面会有针对老人的一些健康管理,就相当于一个还不能干活的智能管家。”冉承龙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养老机器人主要是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智能护理机器人,比如辅助康复类的、辅助护理类的等等。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有更多细分领域的机器人产品投向市场。冉承龙说:“最终的形态其实就是人形一样,什么事都能干,既能给你喂饭,又给你干家务,在没达到终极形态之前,可能大家都是做一些细分,你需要干什么事儿,我有相关的这种机器人。”


  如今,养老机器人的种类更加多样,技能也更丰富、完善,譬如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亮相的养老机器人“光华一号”,不仅能辅助老人行走、识别人类表情做出相应回应,还可以让躺在床上的老人不再依赖护工,在机器人帮助下完成一系列日常起居。


  量产价格就会降下来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机器人已在中国多地试点,逐渐进入实际应用阶段。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为700多户老人免费发放了养老机器人,提供家政服务、紧急救援、情感陪伴等功能;早在2016年,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就引入首批“阿铁”机器人,提供智能看护、远程医疗等服务,成为国内较早落地的养老机器人案例。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养老助老机器人在养老机构使用得较多,而普通家庭使用得相对较少。进入居民家庭的主要是感应监测类的助老科技产品。冉承龙告诉记者,他们在等一个爆发的契机,“等真正的消费主力进场,只要产量升上去,价格就会往下降。”冉承龙说:“机器人没有普遍用起来,这种专用型机器人比较贵,一些机构可能用得比较多,但是你要让某个家庭去买一个,可能还不一定,还是依靠人去照顾。从我们科技型企业来说,所有的量起来之后,它就会把相关的供应链,包括成本都会打下来,这个价格就会下来。”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表示,随着相关产业政策持续发力,养老机器人的市场也正在加速培育形成,养老机器人应用规模化、价格平民化不会太久。


  (来源:综合新华社、中新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编辑:王戎飞】


  【来源: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