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保险配置四原则:不懂保险也能看懂的实用指南
为家庭购买保险的核心思路
国家,由无数幸福小家庭汇聚而成;和谐社会,同样需每个家庭单元和睦安康。然而疾病、意外等等各种风险,总是在无法预测情况下给家庭的平安带来威胁。为了抵御这些风险,保险成为了家庭保障计划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保险知识深奥如渊,保险产品更是浩瀚如海,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确实让很多家庭头疼。
其实购买保险的思路很简单,核心就是:思考自己最担心的风险,按风险厌恶程度排序就是家庭买保险的顺序。
保险能够抵御的风险有哪些
人生面临的三大风险
损失性风险:因疾病或意外导致的大额支出损失,因不能工作造成的暂时或永久性的收入中断损失,是不可预期的风险。
支出性风险: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确定性费用支付风险,是未来一定会发生的刚性支出。
所有性风险:财富隔离及传承的风险,例如家庭与企业财富混同风险、债务风险等。
风险带来的损失
意外:可能导致身故、伤残、医疗等费用,打乱现有的生活和工作。
疾病:除了治疗和康复费用,还会导致收入损失,重疾更是会影响3—5年以上。
身故:会导致原有的家庭责任无法履行,比如房贷、车贷、生活开支及父母养老等。
养老:人口老龄化深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养老金准备不足会面临生活风险。
教育:教育金准备不足或被挪用,可能会影响子女深造或出国留学。
传承:可能出现资产分割、税务债务、资金挪用等非自己意愿的资金流转。
人生的七张保单
家庭保险配置是需要根据人生不同阶段、不同家庭类型、资金储配情况、健康情况、家庭成员年龄结构等,规划好保险配置方案。一般来说,一个家庭需要7张保单来抵御生命中的各种风险。
意外险:防止意外事故造成伤残或身故风险
医疗险:报销实际发生的,社保以外的医疗费用。
重疾险:弥补应疾病导致的收入中断损失。
寿险:防止家庭支柱身故对财富的重大打击。
养老金:补充社保养老金的不足,准备一笔确定的现金流
教育金:准备转款专用的孩子教育金
财富传承:防止因税务、债务、婚姻等原因导致的传承风险
三大保障的投保顺序
保险可以抵御的风险很多,大体上按照保障对象和目的,可将保障分为三大类:意外保障、健康保障、生命和责任保障。
如果资金有限,那三大保障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计划呢?
很简单,先把最不确定的给确定下来(意外风险),然后把自己照顾好(健康风险),这样才有能力去照顾家庭和其他(责任风险)。
所以,人生保障计划的投保顺序应该如此:
谁也说不准,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的生死无所谓,可要是家里有老人要养,有孩子要照顾,一旦出了意外,家人往后的日子可怎么办?
咱们来看看意外险都保些啥。意外险能给咱们的生命和安全兜底,要是不幸身故或者残疾了,都能拿到赔付,这能直接应对人生最糟糕的情况。不管你是一个人生活,还是已经成家有了孩子,都得为爸妈、爱人和孩子考虑考虑。
意外造成的身体伤害一般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小伤,有些根本不用治,也就没啥花费;就算要治,几十块或者几百块钱也就够了,大多数人都能承担得起。第二种是伤得比较重,得住院治疗,花个千把块或者再多一点,但也不算特别大的开销。第三种就是重伤了,这种往往需要花很多钱,有些还会落下残疾,甚至丢了性命。
而能保障这些情况的意外险,一年保费也就一百来块,保额能有 10 万到 20 万。和那些一年要交几千甚至几万保费的人身寿险比起来,意外险真的是性价比超高。
光买个意外险就够了?当然不够!要是之前啥保险都没买过,那意外险可以先安排上。但要是已经成家了,除了意外险,还得有一份特别重要的保险,那就是重大疾病保险。
一般咱们说生老病死,其实买保险的顺序倒过来才对。
意外死亡确实是大风险,可生病给家庭带来的风险同样不能小瞧。生一场大病,光看病就得花 30 万到 50 万,病好了以后,赚钱能力也多少会受影响。所以,有一份重大疾病保险就很有必要。
按照保险金理赔方式的不同,重大疾病保险分为两种,就是我们常说的医疗险和重疾险。
医疗险的理赔方式是报销。不管是住院治病、门诊看病,还是买药,只要是因为生病产生的医疗费用,保险公司都会按照规定给你报销,说白了就是花多少,给多少。而且医疗险的保费通常较低,年轻人
重疾险的理赔方式是给付。一旦被保险人患上了保险合同里明确规定的疾病,保险公司就会直接给一笔钱。这笔钱你想怎么用都行,保险公司不会干涉,相当于给多少,随便花。重疾险赔付的钱通常用来保障生病期间的日常生活开销,比如后续康复费用、因为生病没法工作导致的收入损失等等,在面对疾病时,生活还能正常运转下去 。
所以医疗险和重疾险的关系更像是一对相互合作的好搭档。你(医疗险)负责看病花钱,我(重疾险)负责保障生活。
人生规划类保单听起来似乎离现在的生活很遥远,但是很多有计划、有远见的人,早就是开始通过保险来规划未来的人生了。
当我们解决了可能出现的 “人没了” 或者 “生大病” 这类大麻烦之后,就可以考虑如何配置给生活提供更多保障的保险。而这类保险有好多种,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先说养老保险。每个人都要面对养老问题,退休后的收入不足会导致生活品质直线下降。所以在能挣钱的年纪,就得提前为养老做打算,这事儿躲也躲不开。如果手头经济宽裕,可以考虑买份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不光能给老年生活提供保障,还有理财的作用,而且还能多多少少抵抗点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
再说子女教育保险。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育儿费用在家庭支出的占比中开始不断攀升。如今教育成本越来越高,给孩子培养个特长爱好,请个家教啥的,都得花好多钱。一般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父母正处在收入高、工作稳定的壮年阶段,这时候要是有能力,给孩子准备一笔教育基金就很有必要。买一份少儿教育金保险,就是个不错的办法。
还有投连险和万能险,这两种保险适合那些前面说的保险都买齐了,手里还有闲钱的家庭。不过要注意,这类保险是有投资风险的,所以得是能承受一定风险的家庭才能买。但它也有好处,就是能合理避税,对富裕家庭来说,能帮助他们把财富稳稳当当地传给下一代,在有了足够的意外风险保障之后,要是还想再做点规划,就可以考虑这类保险。
家庭保险配置原则
保险的确可以为家庭抵御风险,但面对市场上眼花缭乱的产品,很多人不知从何下手。
接下来通过四个通俗易懂的原则,手把手教你科学配置家庭保险,既不让钱白花,又能为家人筑牢安全屏障。
原则一:买对需求,先保障后增值,先人身后财产
保险的核心功能是转移风险,而非赚钱。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家庭保险的“地基”是应对重大人身风险的基础保障,例如疾病、意外、身故等。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可能瞬间掏空家庭积蓄,甚至背上巨额债务。因此,优先配置四类基础险种,也就是传说中的“四大金刚”:
重疾险:确诊癌症等大病时直接赔付一笔钱,用于治疗费、康复费和收入补偿(例如保额50万可覆盖3-5年家庭开支)
医疗险:报销住院、手术等费用,弥补医保报销不足的问题(如百万医疗险年保费几百元,可报销上百万医疗费)
意外险:覆盖交通事故、摔伤等意外导致的伤残或身故,保费低至百元,保额可达百万
定期寿险:家庭经济支柱必备,若不幸身故或全残,可赔付一笔钱(如保额覆盖房贷+子女教育费+10年生活费)
原则二:买对人员,先保大人,后保小孩
父母是孩子的“保险”。很多家长爱子心切,第一份保险就买给孩子,却忽略了自己“裸奔”。这种思维误区很危险,如果父母倒下,孩子的保费可能断缴,生活也会失去经济来源。所以正确顺序应该是:
优先保障家庭经济支柱:谁挣钱多,谁的责任大。例如夫妻双方中收入较高者,需配置足额重疾险、医疗险和寿险
其次保障非经济支柱的成年人:如全职妈妈/爸爸,需覆盖疾病和意外风险
最后配置孩子和老人保险:孩子重点配置少儿重疾险(涵盖白血病等高发疾病)、医疗险和意外险;老人优先考虑医疗险和防癌险
原则三:买对产品,拒绝跟风,对险投保
治病要对症下药,保险也要对险投保。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保险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配置前需问自己三个问题:
家庭结构如何?单职工家庭需加强经济支柱的寿险保额;多孩家庭可考虑家庭共享保额的医疗险
负债压力多大?房贷车贷高的家庭,寿险保额需覆盖负债总额
健康状况如何?有慢性病的人群可能无法购买重疾险,可转向防癌险或惠民保
避坑指南:
不盲目买“返还型”保险:看似能返钱,实则保障弱、保费高
警惕“全家桶”套餐:捆绑销售可能导致重复保障,拆分购买更划算
看清条款细节:例如医疗险的“免赔额”“外购药报销”、重疾险的“疾病定义”
原则四:买对保额,保额至重,保费合理
关键逻辑:赔得够,才能真兜底保额不足的保险如同“纸糊的盾牌”,关键时派不上用场。参考以下标准:
重疾险:保额≥3-5年家庭年收入(如家庭年收入20万,保额60万-100万)
定期寿险:保额=房贷+子女教育费+10年家庭基本开支
意外险:成人保额至少100万,儿童侧重意外医疗(不限社保用药)
保费控制技巧:
总结:动态调整,让保障“活”起来
家庭保险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次性工程”。建议每2-3年检视保单,根据收入变化(如升职加薪)、家庭结构变化(如二胎出生)、产品升级(如新增癌症特药责任)等情况及时调整。只有让保障与家庭成长同步,才能真正抵御未知风险,守护家人的幸福安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