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式”认证服务又快又好


  记者王舒琪报道:1月10日上午,市民陈先生来到市社会保险中心审计稽核科办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业务。因为与之前存档的信息存在差异,陈先生未能在手机App上完成认证,工作人员通过机器对其面容进行重新建模,不出10分钟,陈先生的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便顺利完成。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有序开展,领取待遇人员两次资格认证时间间隔最长不超过12个月。市社会保险中心提供“刷脸”认证、人工认证、上门服务三种认证方式,满足群众需求。


    开展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是防止社保待遇被违规冒领、保障基金安全、维护公平正义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市人社部门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认证工作,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据介绍,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打破参保地限制,按照“省内通办”要求进行。认证对象为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含领取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人员)。认证周期最长不超过12个月。当年新增领取待遇人员,需在待遇核定前完成首次资格认证。


    认证方式包括“刷脸”认证、人工 认证、上门服务。其中,在国内居住的领取待遇人员可使用手机“民生山西”App、“老来”App或“掌上12333” App等软件自助“刷脸”认证;持有外省社保卡领取山西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可使用人社部“掌上12333”App 进行自助“刷脸”认证。


    对无法使用手机App自助刷脸认证的领取待遇人员,本人可携带身份证到就近社保经办机构窗口办理人工认证,也可通过居住地社区(村)网格员或经原参保单位工作人员核实确认后,由受委托人持近期拍摄的领取待遇人员本人电子版照片和资格认证情况说明到就近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人工认证。


    另外,对高龄或病残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员无法通过App进行资格 认证的,领取待遇人员本人或家属可主动向居住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上门认证服务申请,社保经办机构及时安排社区(村)网格员、原参保单位工作人员或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提供上门认证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广大待遇领取人员要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认证。未在认证周期内完成认证的,认证周期结束的次月将暂停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再次认证后的次月方可恢复和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