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30年可以省税将近7万,看上去很美的税延养老保险,市场却并不追捧。


  根据调查,目前上海太保、平安、泰康等主流险企都有税延养老保险销售,但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启动以来,各家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相比预期都有一定差距。


  税延养老还将向全国推广,有关消息显示,我国将如期在2019年5月份启动个税递延养老制度试点转常规。


税延养老保险为啥遇冷?

  税延养老保险试点一段时间以来,市场效果并没有预期好,受每月定期申报扣税的手续较为繁琐、个税政策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个人购买申报者寥寥,企业购买也并不多。


  听说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周小姐想给老公和自己一起买一份,去多家保险公司了解情况,一番功课做完,决定不买了。


  “个人购买此类产品需要先去激活中保信平台,每个月20号之后缴纳保费,25号以后打印扣税凭证,交给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后抵税。”周小姐说,公司人事计算工资的时间与这个时间不匹配,还要特别麻烦别人。另外,每个月都需要下载扣税凭证,有时难免会忘记,投保后手续繁琐,最后只能放弃投保。


  记者走访保险公司调查发现,很多人均遇到类似这种尴尬情况。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不仅产品购买流程复杂使消费者“望而却步”,还有收益的问题。比如税延养老险的税收优惠政策,随着个税改革的实施,税延养老险给个人带来的优惠可能需要重新审视。


  与此同时,记者还采访了沪上多家大型企业的财务,据一企业相关财务人员透露,近期并没有员工主动要求申请个人税延养老保险扣税,如果要求扣税,公司有严格的流程,员工可能需要提交报告等。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税延养老保险“不热”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可能制度设计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优惠力度不够;其次,操作上比较困难,这和税收征管体制有关,我国是单一报税且由单位代扣、代缴,增加了其复杂性;第三,现在税收优惠能覆盖到的群体不够多。


  “如果我缴纳完保费后,减免税费等都可以通过税务平台自动完成,并每月自动生成报告发到邮箱,那么我会重新考虑。”周小姐表示。


30年可以少缴近7万税收,优惠幅度还不够大?

  今年4月,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苏州工业园区将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税延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按照试点政策,我国税延养老保险将采用EET模式,即允许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投保人在个税前列支保费,等到退休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税,即缴费和投资环节不缴税,领取环节再缴税。按照现行试点政策,投保人通过这一政策每年最高可享受12000元的税延优惠。


  通俗地说,对于试点地区的职工而言,国家将养老保险费从税前工资中扣除,应税工资由此降低,应缴个人所得税也随之降低。这部分降低个税的延迟缴纳可以通过配套商业保险实现长期增值,也就是说以税收延迟的时间为个人投保人换来收益的增长。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一政策将惠及个税累计税率达到10%的商业养老保险消费群体。


  根据现行试点政策,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缴费税前扣除标准最高为12000元/年。假设月收入达到税前扣除上限的16666.67元,则该职工在购买税延商业养老保险的情况下,每月可少缴的个税约可达到250元,一年延迟缴税金额约可达到3000元。而30年下来,少缴的税费近7万。


购买税延养老四部攻略:

  第一步,你需要一个银行账户。


  账户的专业名字叫“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这是由你指定的、用于归集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缴费、收益以及资金领取等的商业银行个人专用账户。该账户封闭运行,与居民身份证件绑定,具有唯一性。


  第二步,到保险公司购买符合条件的产品。


  养老保险将按稳健型产品为主、风险型产品为辅的原则选择,采取名录方式确定。试点期间的产品,需要符合“收益稳健、长期锁定、终身领取、精算平衡”原则,满足参保人对养老账户资金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管理要求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具体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指引由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财政部、人社部、税务总局共同发布。


  第三步,将购买凭证交给公司税前扣除。


  买完产品后,你会得到一个来自中保信平台出具的税延养老扣除凭证,把它交给公司,你的公司应该为你办理税前扣除的有关事项。


  第四步,领取的时候保险公司代扣个税。


  个人按规定(退休或者大病)领取商业养老金时,由保险公司代扣代缴其应缴的个人所得税。对于个人达到规定条件时领取的商业养老金收入,其中的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计入“其他所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