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区:办好居民参保缴费,托起医保“民心工程”
全民参保登记是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惠及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近年来,城关区做深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工作,实实在在托举医疗保障“民心工程”。截至4月1日,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45.32万人,占全市参保人数的22.53%,完成上年度参保任务的101.19%,参保工作在全省、全市均排名第一。
深调研,找问题,疏堵点。
人人参保,全民享医保,关键在基层。区医保局局长滕翠文介绍,针对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高(由2023年350元/人提高到380元/人,财政补助由610元/人提高到640元/人),组织人员多次走访街道村社,详细了解居民家庭收支情况、低收入家庭巩固脱贫攻坚情况、重病患者医疗费用报销等情况,充分掌握居民参保意愿,动员居民积极参保缴费。梳理参保登记和缴费堵点,从线上线下两条渠道排查、梳理办理参保缴费的堵点,着力解决税务征收系统与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衔接、银行代缴失败、医保个人账户代缴亲属保费及银行窗口缴费等问题,制定台账,挂图作战,逐一解决。
早部署,广动员,定目标。
同时综合全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以及扩面空间、2023年度参保人数等因素,召开居民参保缴费动员会,强化压力传导,制定工作举措,统筹协调推进。通过建立工作专班,制定培训和清理核实、督导指导三项工作措施,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将参保征缴工作纳入街道年度目标考核,充分利用居民本地参保、异地参保、未参保人员“三本台账”,分片开展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征收进度,按任务进度树立标杆、自我加压,做好扩面工作,促进目标完成。充分发挥民政、教育、财政等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增强征缴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高效推动征缴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多渠道,广宣传,送政策。
“我没有固定工作,是灵活就业人员,有时候想交医保找不到门路,要是能有人给我们面对面的解说、或在村里集中宣讲一下政策就好了。”家住青白石街道杨家湾的王女士说。城关区医保局针对居民的此类诉求,按照线上推送与线下宣传相结合原则,通过政府网站、融媒体等媒介,结合重点宣传医保政策。以进居民聚集居住区、市民广场、校园等上门宣传方式,利用“村村通”“业主群”等渠道,全面掀起参保热潮,提高医保政策知晓率。积极加强与税务、教育、民政、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对接,做好动态管理,通过数据信息比对,联动开展人员清查、数据治理和缴费宣传。
拓渠道,减流程,优服务。
区医保局还利用微信和支付宝、甘肃税务社保缴纳等APP小程序拓广线上参保缴费,宣传居民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缴纳家庭成员医保费,实现参保审核每日动态清零,线上申请、即时审核,即时缴费。同时拓展银行柜面现金缴费,满足不同群体缴费需求,在街道社区服务大厅设置专窗,实现参保缴费“直通式”办理。街道社区组织爱心工作队,上门指导特殊人群线上参保缴费。“只要拿着医保卡或电子医保码一刷就能报销了,特别简单!”今年72岁的南稍门社区蔡先生说,他在医保专干引导下参加了医保,现在无论大病住院还是小病吃药,再不用为高额的就医费用发愁了。
比数据,找漏洞,补短板。
滕翠文介绍,为更好地推进和做好居民参保缴费工作,该局及时梳理医保系统内未缴人员名单,分发给全区各街道和村社,积极协调公安户籍部门进行数据比对筛选,靶向宣传动员居民缴费。同时制定了征缴工作任务清单,针对不同的缴费人群进行分类,进一步明确了民政、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职责任务,确保各单位及时掌握征缴动态。此外,全区26个街道分别明确专人联系负责,深入各自街道村社居民精准发力,将2024年参保任务进行量化考评,督促各街道和村社做到不漏户、户不漏人,进而实现“应保尽保”目标,让城乡居民享受到医疗保障待遇。
(来源:观金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