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多亏了医保新政策,要不真不知道咋过这道坎!”河南郑州务工的太康县农民耿坤龙对本县医保服务赞不绝口。前段时间,他陪妻子异地就医,出院时顺利领到了正常比例的报销款。


  耿坤龙是太康县逊母口镇逊北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妻子不幸患上尿毒症,为了赚钱治病,他带着妻子到郑州打工。后来,妻子病情突然加重,住进河南省人民医院。为了治病,耿坤龙不仅拿出了2万多元的积蓄,还向亲戚借了3万元。


  经过救治,妻子的病很快好转,但另一件事压在了耿坤龙心头。正常情况下,在外地住院需要办理转诊手续,还需要农合办盖章,当初为尽快控制妻子病情,耿坤龙是通过电话办理住院的,没有纸质转诊手续。“是否会降低报销比例,我心里实在是没底”,耿坤龙回忆,当时,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太康县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咨询电话,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对方表示,当前仍属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医保服务推行了特殊转诊政策,只要拨打过转诊电话就可以正常转诊。“不用再办理纸质转诊单了?”耿坤龙听到对方的回答又惊又喜。


  工作人员还告诉他,由于他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个人负担费用符合申请医疗救助条件,可同步申请医疗救助。他的妻子所患尿毒症属于长期慢性病,可办理慢病卡解决长期吃药和注射胰岛素的费用。耿坤龙越听越高兴,愁容也一扫而空。


  过去,报销时间长、垫资负担重、往返奔波累,异地就医有“保”难“报”,一度成为看病群众的“痛点”。2018年国家自上而下推行医保机构改革,太康县将人社部门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生育保险,原卫计部门的新农合,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等职能加以整合,组建成立太康县医疗保障局,打破了曾经“各自为政”的局面。


  太康县医疗保障局自成立之始,就不断推动医保制度改革向深处开展,积极推进定点医院跨省联网,鼓励定点医疗机构主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以登记备案为入口,出院结算为出口的“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全程线上流转。同时,预付金、结算资金如期拨付到位。


  在此基础上,太康县医疗保障局还积极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组织开展医保服务窗口作风整顿行动,强化实施“一窗口受理、一单式结算、一站式办结”制度,原来需要20个工作日办结的事项,现在限定在5个工作日内办完,群众看病报销更加方便、快捷。


  疫情防控期间,太康县医疗保障局及时研究制定相关规定,简化就医及县外转诊程序,推行掌上办、网上办、电话办,实行邮寄办和预约办,确保参保人员不因疫情中断医疗保险服务。为确保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顺利开展,太康县对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提前拨付医保资金。全县累计向各定点医疗机构预付医保资金3400余万元。


  “医疗保障是国家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太康县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团结说,“作为基层医疗保障部门,我们一定要把国家的这项制度安排执行好、落实好。”


  (董大正 王国昌)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