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 助推“医、保、患”三方共赢
“我今天询问了医生才知道,我父亲的心脏病和两年前病情基本相似,但是住院天数却少了三天,花费也少了将近一半。这个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真是改到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了!”市民高女士高兴地说。
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是指按病种分值付费,即利用大数据将住院病例按照“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组合作为付费单位,由医保部门根据每年用于DIP支付的医保基金总额确定每个病种的付费标准向医院付费。
简而言之,就是医保局将不同的病种化成与疾病治疗难易程度相匹配的分值,根据各医院最终收治的分值,向医院拨付医保费用。
“前期我们一共收集了86万条本地病种数据,按照不同病种和治疗方法,形成本市病种目录库,并从专家库抽调人员成立专家组,以学科带头人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组员,集体现场评议、达成共识,对不同的病种进行赋分。根据医院获得的总分值,我们定期向医院拨付医保基金。”市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晓冬说道,“DIP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绝不是简单‘控费’,而是通过医保支付杠杆,引导医疗机构聚焦临床需求,开展精准救治,避免大处方、滥检查,在节约医保基金的同时,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DIP支付方式改革受益的不仅仅是患者,也是对医疗事业的一次鞭策。
DIP支付方式改革对于医院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病种遴选,医疗机构之间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比较优势、专科发展方向,自发形成分工协作的格局。三级医院专注疑难杂症、危急重症,专科医院关注专科病种,而基层医疗机构则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使基层医疗机构功能最大化,鼓励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病种,引导和促进分级诊疗,从而进一步发挥医保支付的杠杆调节功能,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明晰定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自从咱们市成为DIP支付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医保基金灵活了很多,工作人员也能够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精准监管,对不合理诊疗行为的快速识别、科学评价与合理纠正,实现对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监督审核,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王晓冬告诉记者。
看病就医作为民生之急,事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DIP支付方式改革有力促进和支持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在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医保高效能治理、患者高品质就医三方共赢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我市医保局将不断巩固改革成果,全方位推动新时代医疗保障事业,在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医保高效能治理、患者高品质就医三方共赢的道路上,奋力书写我市医保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记者 杜思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