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建立“惠民医保站”让群众少跑腿、联动相关部门解决村民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加装路灯消除群众夜间出行安全隐患……在龙门,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民生关乎民心,也关乎人民的幸福感。今年来,龙门县纪委监委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紧盯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统筹调配基层监督力量,深入一线进行精准监督,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与期待。通过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南方日报记者 林文通


  通讯员 龙纪宣


  推动医保公共服务下沉


  让群众少跑腿


  近年来,龙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化县域资源配置,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为群众创造更好的就医条件。在此过程中,龙门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用心用情推动解决群众在医疗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


  此前,龙门县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中发现,群众在县总医院办理特定门诊、普通门诊选点(选定相应的医院享受普通门诊待遇)、门特待遇选点(选择到县总医院或其他医院享受门特待遇)、异地就医备案等高频医保事项时普遍不止“跑一次”,给群众就医带来不便。为推动解决上述问题,龙门县纪委监委推动建成县总医院“惠民医保站”站点,推动医保公共服务下沉,让医保经办一体化服务触角向医院延伸。


  龙门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医保局在建立“惠民医保站”期间,注重在服务上推出新举措,将与服务对象密切相关的高频次医保服务事项,如特定门诊办理、普通门诊选点、门特待遇选点,代办帮办城乡医保参保缴费、异地就医备案等业务,分门别类下放惠民医保站办理,方便参保群众在县总医院就能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医保经办服务。此外,在“惠民医保站”业务培训上花力气,协调龙门县医保局多次到站点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以“传帮带”方式提升站点工作人员服务能力,提升群众医保服务获得感。


  小窗口带来大变化。以前,群众办理门特选点时需从县总医院到县行政服务中心医保经办窗口办理,来回一趟加排队时间将近一小时。现在,在县总医院现场即可办理,办理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切实为就医群众解决“办事难”“多头跑”的问题。“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龙门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下沉“窗口”完善医疗保障“大民生”,让参保群众获得更有幸福感、安全感的保障,以实际行动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联动相关部门


  拓宽乡村农产品销售渠道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开展日常工作期间,龙门县纪委监委统筹基层监督力量,积极联动相关部门,帮助农村群众拓宽增收途径。


  在龙门县龙城街道,鸬鹚村、甘香村、黄竹坑村等村庄因地处偏远,村民种植的西瓜凤梨、番石榴、竹笋等农产品销路并不理想。其售卖方式是通过简单的熟人介绍或者是发朋友圈的形式宣传,尚未建立稳定销售渠道,明明拥有优质农特产品,却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


  “我们村现在种了3亩地的西瓜凤梨,但是销路却不太好,很多人都不知道西瓜凤梨是什么水果。”“村里今年的笋产量达到了十几万斤,但是市场竞争太大了,很难卖出去。”此前,龙城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下村走访时,村民们纷纷上前倾诉烦恼。


  为了帮助村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困境,龙城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立即将上述情况上报至龙城街道办事处,将其纳入到惠民实事项目中。同时,督促龙城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以宣传为突破口,借助微信群、朋友圈、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同时主动对接企事业单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此期间,龙城街道纪工委又多次到访农户家中实地了解收成和销售情况,深入分析研判其产业及发展态势,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与相关单位联系,为潜在客户提供相关信息。


  在街道纪工委的牵头下,龙城街道相关部门帮助鸬鹚村的2户种植户售出西瓜凤梨约2万斤。此外,还帮助了甘香村的1户种植户售出石榴约6万斤,黄竹坑村的1户种植户售出竹笋约12万斤,成功解决了龙城街道农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加装路灯


  消除夜间出行隐患暖民心


  “这条路晚上终于比较亮堂了,走起路来也舒畅多了,真是太好了!”谈起家门口的变化,平陵街道平江路周边村民笑容满面,困扰大家已久的夜间出行问题解决了。


  事情源于今年6月份,平陵街道纪工委在整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单时发现一个群众反映较突出的问题,平江路平陵往龙江方向路的灯光昏暗,夜间通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给村民们夜间出行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该问题,平陵街道纪工委通过实地走访考察,发现该路段的路灯设置间隔较大且亮度低,导致夜间照明不足。“这段路虽然已经安装了路灯,但灯光很暗,尤其是下雨天,很难看清路况,觉得挺不安全。”走访过程中,一些路过的村民也积极向工作人员反映情况。原来,平陵圩镇至武深高速出口路段,全长大约4公里,一共装有78盏路灯,数量较少;部分路灯还出现损坏和故障,造成该路段夜间路况照明比较差,给群众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了解核实上述情况后,平陵街道纪工委立即向街道党工委进行汇报。经研究,决定对此路段的路灯照明情况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由街道纪工委负责全程跟进监督。很快,路灯升级改造工程便开始动工。一方面,平陵街道对路灯逐一进行检修、更换零件,同时结合实际在该路段加装160盏路灯,大大缩小各灯柱之间的间隙,对该路段的路灯进行了全面改造。以此次路灯升级改造为契机,平陵街道还对该路段进行修整,沿途增种绿植约1100棵,修复水沟约400米,增设挡墙约百米。


  历时2个多月,该路段的照明情况不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整段路变得干净、明亮、安全,更加方便了附近居民的出行。增设的是路灯,消除的是隐患,路灯亮了,群众的心也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