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个医疗服务项目纳入上海医保支付 预计每年为患者减负3亿元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月19日电(记者龚雯)1月17日起,上海市医保局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等48个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费用负担,预计每年可为上海市参保患者减负3亿元。
这次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先进前沿技术。以机器人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射波刀)为例,该项目运用全球新型的放射外科设备治疗肿瘤,尤其擅长颅内肿瘤和脑血管畸形。纳入医保前,治疗费用较高,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一个疗程需自费近4万元。纳入医保报销后,退休职工参保人在三级医院治疗费用需自负1.6万元,费用负担减少60%。
二是救命、救急项目,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超选择脑动脉腔内血栓取出术、心肌缺血体外冲击波治疗术等。其中,心肌缺血体外冲击波治疗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无创全新疗法,通过加速侧支血管新生,缓解缺血症状,改善功能预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医生崔洁表示,心肌缺血体外冲击波治疗术主要用于基础病较多的老年人群,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原本每次1500元、需要多次治疗,纳入医保后,可为患者切切实实降低医疗负担。
此外,抗缪勒管激素检测等一些最新的检验检查类项目也纳入了医保,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值得一看的是,医疗服务项目医保准入已初步形成专家评审、价格联动、绩效挂钩、部门协同的常态化管理机制,特别是价格联动和绩效挂钩两项创新举措。
一是价格联动。48个项目中有29个同步降低了项目价格,平均降幅26%,大部分是以试剂耗材为主的检验项目。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医保部门充分发挥战略购买作用,在保障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前提下,降低部分项目价格,有利于规范检验项目的临床开展,提高基金使用效能。
二是绩效挂钩。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超选择脑动脉腔内血栓取出术、射波刀3个项目在纳入医保的同时,试行按绩效支付。分别选取项目阳性检出率、血管再通成功率、肿块缩小情况和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作为绩效考核指标。国家卫健委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教授陈英耀表示,这一措施可以引导医院“合理做、认真做、好好做”,切实保障患者就医权益,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金春林表示,此次上海市医保部门诊疗项目医保准入机制更加完善,准入流程规范、透明、合理,有效推动了上海医学创新技术临床应用,助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也为实施更有价值的医保支付提供了实践经验。
来源: 新华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