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总台记者管昕 刘军)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3月1日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并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以切实减轻患者预付资金压力,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预交金支付是指患者在门诊或办理住院前,先收取一定金额作为押金,用于保障后续治疗费用。20世纪80年代,为了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交费等候时间,医疗机构相继设立了住院预交金和门诊预交金。


  事实上,近年来,很多医院已逐步取消门诊预交金,这次是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并限时清退患者以前交纳的门诊预交金。同时,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也降低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这些措施对患者来说有哪些实际的益处?


  在安徽省宿州市中医医院,患者不需要预交费用,只需要在完成检查、诊疗等项目后,通过自助缴费机或人工窗口,使用医保、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方式完成支付即可,整个过程简单快捷。


  宿州市中医医院门诊部主任王大伟介绍:“2025年1月1日起就已经取消了门诊预押金这种支付方式,有些患者在咨询住院押金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告诉他们不需要提前交住院押金和垫付大额的费用,这样以免应对突发病情的时候,患者因为资金而延误就诊的时间。”


  患者在门诊挂号、检查、检验、开药等均改为实开实收,不再预存资金,届时将关闭所有门诊预充值功能。针对老年人等确有门急诊预交金需求的群体,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医院仍可灵活办理。


  王大伟表示:“取消预交金后,医院可能面临短期资金周转压力,但是我们后期会通过一系列的优化财务管理、加强与医保部门协作等方式应对。避免’一刀切’的现象,考虑到有些老年人可能不会使用新型的支付方式,却可能有频繁就医的服务需求,我院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为他们提供预存费用的方式,对门诊手术、急诊手术等类似住院一次就诊需要多次交费的情况,在患者朋友自愿的前提下,我院也可以预收费用。”


  基层医改专家徐毓才表示,随着新型支付方式的变革,交费方式更加便捷多元,加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的扩大,过去的预交金制度已不再适用当下的医疗环境。


  徐毓才介绍:“过去信息化程度不高,为了减少门诊就诊的患者反复的排队交费的情况,所以才执行了预交金政策,是为了方便病人。但这个制度到了现在,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各方面的支付手段也在改变,所以这个制度意义不大。另外老百姓在门诊预交金交在一张卡上,如果很多年不用,都不知道卡放到哪里了。”


  徐毓才建议,在全面取消门诊预交金的同时,仍应鼓励各级医院采取多元化的支付方式方便不同群体的患者。


  徐毓才说:“有些地方对老年人并没有强制必须取消门诊就诊卡制度,基于老百姓的现实需求,应该允许医疗机构采取更多元的模式方便老百姓就诊。”


  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的同时,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低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医院会根据住院患者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结算类型、患者医保类型和报销比例等因素,参考同病种前3年度实际发生的次均住院费用和个人自付费用,合理确定住院预交金额度。有医院管理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某医院经测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某病种过去三年平均住院费用是9000元,医保报销后个人平均自付的费用是3000元,该医院向该类患者收取的预交金就不得超过3000元。多位患者家属告诉记者,这样的举措会切实减轻参保住院患者的个人经济负担。


  实际上,这两年,已有不少医院开始实施住院免押金政策。


  在河南郑州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参保患者入院时可免交住院押金。医院财务部主任贾启胜介绍,患者办理住院时,携带社保卡在住院部登记,分配好病房病床后,只需要交纳治疗费用。


  贾启胜表示:“以前患者办住院的时候,先交纳住院押金,一般都先交纳1000元或者2000元。通过流程优化,医疗保障局要求现在直接给患者办理住院,登记医保,住院押金都不再交纳了。先看病,看完病我们再说费用问题。”


  据介绍,自2023年4月20日起,新郑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就全面取消了参保患者住院押金。


  郑州市医疗保障局新郑分局医保中心副主任刘瑞明告诉记者:“住院免押金实施近两年,提高了医疗的可及性,尤其是对于经济困难群体,不需要因押金压力延误治疗,减少了‘因病弃疗’现象,同时缓解了患者经济负担。”


  安徽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倪白云也告诉记者,从3月1日开始,他们医院也会全面取消预交金的收取。


  倪白云介绍:“从3月1日开始,我们医院就正式取消了押金收取,我们预先做了很多准备,在窗口处张贴了海报,方便患者及时了解这项政策。取消预交金,最大的好处就是便民,以前看病要带很多钱来医院办理手续,现在不用了,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作为公立医院,会承担一些风险,但是我们还是把公益性放在首位,由医保和银行做保障,所以没有太多担忧。一切为了便民,方便民众得到最高效、便捷的治疗。”


  记者在采访中,也有医生提出疑问,医保患者在本地区范围就诊,相关政策落地没问题,关键是跨区域就诊的外地医保患者,门诊和住院取消预交费是否能落地,仍待观察。


  记者还注意到,一些地方探索“先诊疗后付费”“零押金住院”等信用就医模式,值得借鉴。例如,有的医院与银行合作开通信用就医,获得患者信用额度,以此垫付住院押金,并减少交费结算环节,实现一次诊疗一次付费。同时,一些地方通过记入征信等措施,以防范患者未及时履行还款义务。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