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6月10日,由市医疗保障局牵头,昆明市医保系统县域内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按人头打包付费现场推进会在安宁举行。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总结了昆明市开展县域内医共体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的试点经验,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年内,昆明各县(市)区将全面实施县域内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按人头打包付费改革。


  3县(市)区先行试点


  县域内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按人头打包付费,是指以医共体辖区参保人医保支出额为基数,将医保资金整体“打包”给紧密型医共体,建立“总额预算、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机制。按人头打包付费,让医保资金从“医院收入”变成“医院成本”,引导医疗机构由治病为主向防病为主转变,合理治疗、规范转诊,逐步实现“居民生病少、医生收入多、基金支出稳”的目标。


  自2020年开始,昆明市医保部门按照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医保支付改革在推动医改中的杠杆作用,制定出台了《昆明市县域内医共体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资金打包付费(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在五华区、晋宁区、安宁市3个国家县域内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积极有序开展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制度改革。


  为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在全市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深入贯彻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和项目工作法,当天上午,昆明市医疗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相关干部,各县(市)区医疗保障局、医疗保险管理局、财政局和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一同来到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走访了医院慢病管理中心、检验中心、区域影像诊疗中心、全民健康促进中心和信息化中心等,了解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按人头打包付费举措在安宁市医共体的落地情况。


  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安宁市医共体以试点工作为契机,采取打包资金“结余留用、超支自担”的方式,将医保结余资金作为医疗服务性收入,引导医院深化技术服务改革,助推安宁数字医疗资源整合,促进该区域内参保人慢病管理、检查检验、信息化建设等规范发展。自开展医保资金按人头打包付费以来,安宁市医共体门诊患者就诊量较开展前增加了20%,患者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数较开展前翻了一番。


  座谈会上,五华区、晋宁区、安宁市医保局负责人作了经验交流发言。目前,各试点县(市)区县域内医共体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打包付费监督管理、医共体内部控费等机制,逐步形成为患者减轻负担、医院降本增效、医保支出可控的良好局面,参保患者就医负担减轻;通过打包付费改革,激发医疗机构内生动力,主动规范医疗行为,医疗机构住院次均费用、检查检验占比均有下降;通过建立激励约束和分配机制,助推医共体实质性运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昆明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闫晓陵介绍,开展县域内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是推动落实大健康、大卫生理念的重要探索,是有效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今年,昆明各县(市)区将积极推进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按人头打包付费。


  开展打包付费的县(市)区将结合自身医疗保险筹资能力、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历年医保资金支出情况、医疗费用增长情况等综合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包干标准或包干总额。此外,将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流程监管,创新医保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事前、事中监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各医共体还将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医共体一体化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县域内医保资金打包付费改革和医共体建设便民、惠民、利民的益处,提高广大城乡居民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知晓度。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廖晶蓉


  责编:张曦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建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