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医保骗保犯罪,2024年4700余人被检察机关起诉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
记者今天(23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4年,检察机关共起诉医保骗保犯罪4700余人。检察机关办案发现,该类犯罪手段多样、花样翻新,严重侵害医保基金安全,需综合施策、深化治理。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医保覆盖面和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相关监管风险点随之增加。
利诱群众虚假诊疗骗医保资金
个别医疗机构招揽、利诱群众通过虚假诊疗、虚假住院、虚增耗材等方式骗取医保资金。涉案医院往往以代付住院押金、免伙食费、车接车送及现金返还等方式利诱参保人员住院,再以“小病大治”“无病假治”等手段虚构诊疗项目,骗取医保资金。此类案件往往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大。
“回流药”黑色产业链滋生
一些不法分子超量、重复开药倒卖,滋生医保“回流药”黑色产业链。一些不法分子专门收集他人医保卡购药或诱导参保人员多开药品贩卖牟利,形成“收卡—购药—收药—卖药”的非法套利链条。2024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均办理“回流药”类骗保案件。检察办案发现,医保支付比例较高的老年群体、从事医疗护理服务的人员易被“药贩”拉拢发展成为“药农”,甚至“久病成药贩”。
隐瞒非医保支付情形骗保
个别参保人员隐瞒工伤、车祸等非医保支付情形骗取医保资金,甚至直接冒用他人医保信息就医报销。我国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对于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或者由第三人、公共卫生负担及境外就医情形下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检察办案发现,个别参保人员虚构、捏造或刻意隐瞒患病原因并就医,骗取医保基金报销。
检察机关提醒: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救命钱”,决不能成为少数不法分子的“唐僧肉”。广大群众在依法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同时,要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思想警惕,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一旦发现欺诈骗保情况线索,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共同维护医保基金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
(总台央视记者 程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