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种抗癌药正式纳入医保!一表读懂能省下多少钱(附完整名单)
在我国,无数家庭被癌症击垮。“两年吃掉一栋房子。”高昂的药价成为很多人抗癌路上的最大阻碍。
2018年10月10日,医改传出重大利好: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将17种抗癌药正式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
这些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后,大部分药品的支付费用将低于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价格,甚至有可能出现全球范围内价格最低的抗癌药,这将极大减轻肿瘤患者的用药负担。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就这一举措对患者的影响进行解读。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 史录文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史录文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抗癌药,能够通过医保报销一部分费用,增加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对患者来说是极大的利好。”
新增抗癌药医保目录公布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北京的友谊医院、武汉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和广州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了解到目前这几家医院还未接到药品降价通知。
不过,通知指出,各省(区、市)药品集中采购机构要在2018年10月底前将谈判药品按支付标准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公开挂网。
医保经办部门要及时更新信息系统,确保11月底前开始执行。也就是说,最迟到11月底,肿瘤患者就能买到降价抗癌药了。
据了解,这17种抗癌药包括12个实体肿瘤药和5个血液肿瘤药,均为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且是患者需求迫切的治疗药品,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多个癌种(药品及医保价格详见下表)。
与平均零售价相比,进医保后,上述药物平均降幅将达56.7%,最高降幅达71.02%。
以治疗结直肠癌的西妥昔单抗注射剂为例,该药在2017年国内的平均价格为4200元/瓶左右,经过谈判进入医保之后的价格为1295元/瓶。
除解决患者的实际需求,此次医保谈判对制药企业也意义重大。生产西妥昔单抗的制药企业相关人员表示:“这个价格目前在全球是最低的。通过这次医保谈判,我们能够通过‘以价换量’,让老百姓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据了解,这17种抗癌药品中有10种均为2017年之后上市的品种,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用药。
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伊沙佐米,从获批上市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仅仅历经5个多月时间。
生产该药的武田(中国)制药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多部门努力与合作的成果。通过谈判进入医保可以提高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我们创新产品的可及性,符合企业发展理念。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未来我们将加速新产品的引入,将有7个新产品在未来五年内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也将是武田全球上市新产品最多的国家。”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次纳入医保目录的抗癌药都是近几年新上市的药品,专利的存续期还比较长,通过医保对这些优质创新药的战略性购买,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研制更多更好的创新药,惠及广大患者的目的。”
2018年6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刚刚组建成立的国家医疗保障局立即启动了目录外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
从名单筛选到通知公布,此次医保目录谈判仅用了4个月。
胡静林说:“这次机构改革为谈判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医保制度的整合,使得我们医保有了更大的战略购买力,让我们在谈判中有更强的话语权。这些抗癌药纳入医保以后,会使大量的原本负担不起的患者用上新药,改善他们的治疗效果。”
史录文则认为,要保证患者能够买到降价抗癌药,还涉及到各省招标平台的公开挂网、医疗机构的采购、临床医生的使用等方方面面,各方需加强协作,让谈判成果社会效益最大化,让广大参保人实实在在享受到医保改革的红利。
同时,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要求,各统筹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谈判药品的供应和合理使用,因谈判药品纳入目录等政策原因导致医疗机构2018年实际发生费用超出总额控制指标的,年底清算时要给予合理补偿,并在制定2019年总额控制指标时综合考虑谈判药品合理使用的因素。
本期编辑:刘云瑽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董长喜 制图:王傅佳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