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热词·海南实践 - 海南多措并举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让群众看病更有“医靠”
视频加载中...
南海网记者 王康景 实习生 石洪宇
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改善病房条件,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善医疗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
近年来,海南在推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狠”下功夫,如积极推动检查结果互认减少群众反复检查带来的就医负担、优化医院车位服务让患者停车更便利、实施全星期门诊和全院一张床等让群众就医“不等待”,以及加强新生儿落地参保补贴、2+3健康服务包等优惠政策落实力度,让群众看病更有“医靠”。
医生正在教准爸爸操作新生儿落地一站式服务。记者 王威 摄
推动检查结果互认,避免群众反复检查减轻就医负担
不久前,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一位患者向医生冯小伟提交了前些天在另外一家医院检查时获取的结果,医生查看系统的信息发现,另外一家医院拍片的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肱骨骨折。“我们输入患者的信息后,系统就会显示出来这个检查的结果,我们是认可的,所以不需要再重复拍片。”冯小伟说,在查看之后,他在系统上点击确认检查结果互认,系统就会有相应的记录,避免了患者重复检查,也节省了费用。
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国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2022年5月,海南省卫生健康委结合本省实际印发《海南省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实施方案》,组织专家研究确定将血常规等65项医学检验项目列为我省第一批互认检验项目,自2023年6月起率先在全省三级医疗机构中推行互认。
2024年9月10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公布海南省第一批医疗机构放射影像检查互认项目清单的通知》,明确在原有65项医学检验项目互认的基础上,新增172项影像检查项目,首先在省内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中实行结果互认。目前,全省24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已达到237项。
“这个举措能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患者负担。”海南省人民医院信息工程部开发办主任王国光说,仅2024年8月至11月份,海南省人民医院已经实现检查结果互认3199次,其中涉检验项目2000多次,为患者节省了78.43万元的费用。
据统计,2024年9月2日至10月27日,海南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结果互认中,线上互认8036次,节约资金146.18万元;累计线上线下互认11071次,节约资金230.48万元。
“全星期无缝门诊”让看病群众就医更自由便利
2025年3月6日,记者走进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看到,这里设置了全星期无缝门诊,院内的就医患者不只可以在周一至周五来院内看病,周末也可以继续挂号。
医生正在给患者就诊。记者 王威 摄
“全星期无缝门诊在去年新开通周日门诊的基础上,将每天门诊服务时间由早晨8:00提前至7:30,午间时段(12:00-14:30)同样提供诊疗服务,同时还增加了周末出诊的专家数量,名医、专家齐坐诊,这样一来患者可以自由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就诊。”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陈用成说,尤其是从乡镇、其他比较远的市县来这里看病的患者,有了更多时间可以看病,更加方便。实际上,除了早上、中午、下午门诊,海医一附院的整形美容科还开设了夜间门诊,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就医需求。全星期无缝门诊推出的一年来光早间门诊和午间门诊就服务了近19万名患者,大大方便了上班族和学生等患者群体灵活就医。
办理就诊手续的市民。记者 王威 摄
2024年6月1日起,该院还调整门诊挂号有效时限,由挂号当天有效调整为7天有效,有效期内免挂号费复诊1次以查看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应处置,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复诊免挂号患者共33792人次。
与此同时,该院于2024年11月11日,开展全星期无缝健康体检服务,方便上班族、学生以及来自各市县的群众能够根据个人时间安排,灵活选择体检时间。
海南推广“一张床”“一键启动”“出生一件事”等就医便民服务
不久前,55岁的黄先生因为不慎从4米高的地方坠落造成失血性休克、多发性骨盆骨折、腹部损伤等。
事发后,黄先生被送往澄迈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由于病情比较复杂,处理难度大,需要转院到海口进行救治。“事发当天我们很快就收到澄迈县人民医院的预警,病人需要转过来治疗,我们一边沟通病人情况,一边加快手术布置工作。”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二院”)急诊创伤中心主任刘立柱介绍,该院于2023年6月建立的“一键启动”救治机制,很快就将介入血管科、胸外科、普外科、肝胆胰外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会诊医师抢在伤者到达前在急诊科就位,患者抵达后很快就能进行综合研判并手术。
病房内护士正在给患者护理。记者 王威 摄
由于及时进行手术,黄先生的伤势得到控制并逐步好转。该机制的建立,大大提升了传统模式的急诊患者救治效率,打通绿色生命通道,为患者争取了更多救治时间和机会。
为患者抢出救治时间,避免等待,海南一些医院把改革瞄准院区病床。积极推行“全院一张床”服务,打破原来的科室领域限制,做到“哪里有空床就尽快安排患者入住哪里,主治医师随患者走”的便捷诊疗方式。例如,在海医一附院内,5岁的小童要做胎痣消除术,需要在整形外科住院治疗,但由于整形外科床位紧张,该院住院调配服务中心随即安排她来到介入血管外科的病区入住,而整形外科的主治医师来到介入血管外科查房和治疗,避免了患者长时间等床位的问题。
此外,为了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包括海口市妇幼保健院等在内的多家医院实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服务,让宝妈宝爸“少跑腿”,网上就能提交材料办理新生儿相关证明和登记。
产科门诊登记就诊的市民。记者 王威 摄
为了缓解患者就医停车难的问题,海医一附院将院内车位提供给就医患者,让职工乘坐通勤车,海南省人民医院将院区800多个车位设为患者专用车位,大大减少患者就医找车位的耗时。
新生儿落地参保补贴、2+3健康服务包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医保事关群众健康的保障。2025年1月1日零时以后出生的本省户籍新生儿,以及在省内医疗机构出生的自愿参加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外省户籍新生儿,财政全额资助参保,并纳入‘出生一件事’同步实施。
护士正在护理新生儿。记者 王威 摄
在提升群众医保待遇水平方面,海南省医保局通过调整提升职工医保筹资标准、放宽职工医保个账共济范围、提高职工医保普通门诊待遇、出台医保支持生育政策等措施,让群众更有“医靠”感。
近些年,海南省卫健委积极推行2+3健康服务包,2024年,海南高血压、糖尿病筛查超过500万人,乙肝筛查超过680万人,慢性病防控“筛-防-治-管”模式基本形成。
此外,海南全面执行国家新版医保目录,新增91种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3159种,进一步提升了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疾病等领域药品的保障能力。全省药品、医用耗材集采品种分别达964种、28类,平均降幅超50%。下调了26个检查检验类医疗服务项目,总体降幅约46.4%。上线定点零售药店药品比价系统“慧选药”,已引导481家药店主动降价,平均降幅30.21%。
此外,海南积极打造医联体,让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各市县乡镇,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好医”。
海南将继续构建优质医疗服务体系
今年海南省两会上,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李文秀做客《两会会客厅》时表示接下来海南将积极推进医疗服务朝国际标准化认证,体系性、标准化建设国际医疗服务,并加快“三医联动一张网”二期建设,建立省“三医”大数据中心。重点考虑从加强AI诊室、智能诊室建设,辅助提升村卫室的能力等方面努力。要进一步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持续深化“1+5+N”疾控体系改革,努力构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疾控体系。
海南卫生健康领域还要全力推进“2+3”健康服务包,加快完成22家牵头医院慢性病管理中心和237家基层机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形成“防、筛、治、管”的医防融合新模式;为村卫室配备AED,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立孕产妇健康安全4级网格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海南孕产妇健康管理等。
记者从海南省医保局方面获悉,今年海南要继续聚焦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落实医药价格治理新举措,实现集采药品进基层医疗机构、进民营医疗机构、进零售药店,年底前全省集采药品、耗材力争达到1100种、38类,强化医药价格治理等。
海南要扎实推进2025年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更多医保服务线上联办、“一站式”办理。推动实现全省16家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商业保险跨境结算。持续强化“三电子两支付”便民服务,全面推广医保码、移动支付等数字化服务应用。
此外,充分运用好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优惠政策,积极推动特医食品、特许药械等的引进和使用,加强真实世界研究和医药创新,让海南自贸港医疗服务更全面、高效、优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