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过后,进口药被“赶跑”,促使医患分流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非定点医保医疗机构是否将成为他们获取原研药的重要途径?未来医患是否会分流到这里?
来源:诊锁界
编辑:棂星
封面来源:pixabay
“随着第十批集采落地,越来越多外企放弃院内市场,未来的医疗市场逐步转向消费医疗和商保医疗,医疗消费或将分层,公立医院走向公益性......”
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于 2024 年 12 月 12 日在上海奉贤开标。此次集采覆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领域,有 62 种药品采购成功,均为已过专利期、有多家企业生产、竞争充分的药品。但在这次集采中,原研药外企全部退出,像知名的默沙东、辉瑞和拜耳等公司都未中标或未参与投标,只有一个乌克兰厂家中标。
原研药外企全部退出?
集采政策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用药负担,这导致外企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外企如果参与集采并按照要求大幅降价,可能会触及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外企原研药因研发成本高,降价空间有限,无法与国内仿制药在低价上竞争。
在集采中,价格最低成为硬性指标,例如,默沙东的泊沙康唑注射液报价 1420 元 / 支,而国内企业报价仅 42.18 元。
随着国内制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仿制药质量的提升,国内仿制药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在集采中,国内仿制药企往往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中标,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使得外企在集采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加上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下,医院为了控制成本,避免医保超支带来的亏损风险,自然会倾向于使用价格更低的国产仿制药。而进口原研药价格往往远高于医保支付的基准价,患者使用进口原研药超出基准价的部分需要自费,这限制了进口原研药的使用范围。部分外企选择放弃集采,虽然销量可能下降,但通过走药店或电商零售渠道等院外市场,自费购买的方式继续服务患者,这也是一种市场策略的调整。原研药本身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在院外市场仍可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且能保证较高的利润。
仿制药质量是否与原研药一致?
这几天社交媒体上关于“集采药效”这件事情的讨论不断,相关话题的帖子讨论突破1万,不少网友表示焦虑:仿制药的品质,真能跟原研药一模一样吗?
麻药止痛不敏感
手术过程逐渐恢复痛觉
药效不如之前的原研药
......
虽说很多仿制药都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可时不时还是有部分仿制药传出质量问题,这无疑给大家心里又添了几分忧虑。
对此,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有关工作负责人表示:“药监部门按照与原研药一致的标准,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我国实行的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是国际公认的最佳标准之一,不仅在审评审批时坚持严格标准,在药品过评上市后仍坚持全覆盖监管,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申请一致性评价时的工艺生产,重大变更须重新审批。”
药监部门对中选药品实行生产企业检查和中选品种抽检两个 100% 全覆盖,确保 “降价不降质”。
国家医保局介绍,全国近百家三级甲等医院参与,患者样本量超 30 万人的临床研究显示,集采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涉及的研究中包含了第四、五批国家组织集采药品中的 26 个具有代表性、临床应用广泛的药品,覆盖六大治疗领域。
网友对仿制药品质的担忧并非毫无缘由,个别仿制药传出的质量问题,加之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得焦虑情绪在社交媒体上蔓延。国家相关部门虽然也在以严格的标准与全面的监管举措,力保仿制药的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高标准推进,上市后监管不松懈,临床研究也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但在实际中,部分市民仍觉得仿制药疗效不如进口的原研药。
部分市民考虑在其他渠道购买原研药
“我今天在非医保定点医院开到了一直吃的进口原研药,除了贵,没有缺点。”
最近有这样的一篇文章再次引起热议。文中写道,田瑜的父亲是 2 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国产仿制的降血糖药物二甲双胍,但指标一直都没有好转,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始终偏高。后来田瑜给父亲买了原研版本的二甲双胍,服用半个多月后,上述指标就恢复正常,此后一直控制在健康的范围内。
不少网友感同身受,在评论区提到自己在孩子感染支原体肺炎后,跑了多家医院和社区都只能得到国产的阿奇霉素,进口的阿奇霉素只有住院患者才可以使用,这使得她为了用上原研药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
有高血压患者表示,服用每片 20mg 的国产替米沙坦一个月,血压降不下来,但原研药美卡素每片 80mg 的剂量降压效果较好。
也有三甲医院的医生表示,一个月内出现了第四例患者使用国产仿制药罗库溴铵后出现过敏症状,而此前使用原研药时未出现过此类情况。
网友也纷纷在评论区互相安利起来,采集过后,大家还能在哪里买到进口原研药:
图源:小红书相关新闻评论区
在关于集采的讨论中,大家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观点。一方面,认识到集采使得公立医院的定位更侧重于保障基本民生,如 0.034 元的集采药体现了集采对医疗成本的控制,未来公立医院会在基础医疗服务方面发挥兜底作用。
另一方面,像原研药在公立医院可及性降低后,患者对于私立医院能否提供原研药存在疑惑,部分患者表示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可以开到进口原研药。
这里就产生了新的疑虑,若想使用原研药、获得更好的医疗用品,是否只能求助于私立医院?这可能会使医疗消费出现分层,更多患者被推向市场化医疗,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并且可能导致医疗资源分配进一步不均衡,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差距可能会被拉大。
因此那些对医疗品质有更高追求且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而言,消费医疗领域成为他们的选择之一,又或者是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这部分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其中就包括原研药的使用机会。
所以,对于那些对原研药有强烈需求且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非定点医保医疗机构是否将成为他们获取原研药的重要途径?未来医患是否会分流到这里?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