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看病缴费的过程中


  我们常常会听到医院人员讲到用医保


  “统筹支付”


  “个人自付”


  和“个人自费”


  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


  今天就来给各位老朋友理清楚


一、三个钱包要分清

  看病交费时,咱们的钱包其实分三个口袋:


  1. 公家钱包(医保统筹支付)


  就像集体大锅饭,国家帮咱们存了一笔看病钱。只要是医保目录里的药和检查(好比买菜清单),超过起付线就能报销。比如北京老王住院花了2万,目录内1.8万,超过起付线1800元的部分,医院直接扣掉公家钱报销。


  2. 自己钱包里的医保钱(个人自付)


  指在医保目录范围内,需要由来看病的患者自己负担的缴费。


  这部分钱可先由医保个人账户内的存款余额进行支付,


  医保卡里的存款专门用来付:


   起付线(住院门槛费)


  乙类药自付部分(好比买药要先自掏10%)


  报销后剩余部分


  封顶线以上、


  目录范围内超限价部分等。


  还有不够部分,再用现金等方式付。


  例如李大妈做CT检查500元,属于目录内。起付线200元自付,剩下300元报销80%后还要自付60元,总共自付260元。


  3. 完全自己掏腰包(个人自费)


  指在医保报销范围外的药品、项目等,不能用医保卡,由患者全额自己支付。


  就像买名牌衣服不进医保:


  ? 进口支架、自费药


  ? 美容整形等非治病项目


  张大爷装了个进口心脏支架3万元,因不在医保目录,全部自己付。


二、为啥要分这么清楚?

  1. 公家钱要省着花


  国家把治病必需品(普通药、基础检查)放进医保目录,贵重药、进口药要自己承担。就像家里过日子,米面油走公账,人参燕窝自己买。


  2. 报销规则不一样


  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报销比例不同(职工报得多),医院等级越高报销越少。比如在社区医院看感冒能报90%,去三甲可能只报70%。


三、看病省钱妙招

  1. 带卡三件套


  医保卡+身份证+慢性病证明(如有),就像出门带钥匙。


  2. 保存好收费单


  重点看"分类明细",要求医院标明哪些是自费项目。就像买菜要小票,花得明白。


  3. 优先用医保钱


  刷医保卡里的余额付自付部分,不够再掏现金。就像先用饭卡里的钱吃饭,用完再付现。


  【举个实在例子】


  陈奶奶住院总花费是1万元:


  ? 目录外:进口止疼药2000元(全自费)


  ? 目录内:8000元(起付线1000元,报销比例80%)


  计算:


  公家出:(8000-1000)×80%=5600元


  自己付:1000+(8000-1000)×20%=2400元


  全自费:2000元


  总共掏:2400+2000=4400元


【重要提醒】

  ? 医保目录每年微调,看病前可让子女帮忙查最新目录【这点很重要】


  ? 慢性病记得办特病证明,能多报销


  ? 自费超过一定数额可申请大病救助


  转发给老伙伴们,看病花钱不糊涂!有疑问欢迎留言,小编帮您问医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