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医保异地就医实测!省下好多钱
没想到东莞医保近年来方便了不少,新出来好多政策利好,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利好吧。
东莞的医保,实打实说以前真的超级不方便啊,又要转诊,银卡还没个账买不了药。曾经缴纳多年,今年是首次真真切切有体会到医保报销的待遇。
首先是异地就医结算,这里推荐在东莞参保深圳居住的参保人申请就医备案,申请成功之后就可以在深圳医院直接就医报销啦,报销比例是跟原先在东莞的一样。
什么情况下的人员建议申请东莞异地就医备案呢?
1、异地安置退休人员;
2、异地长期居住人员;
3、常驻异地工作人员;
4、长期异地居住(工作)转院人员;
比如长期在东莞参保深圳居住的双城人士就可以线上申请办理啦,后续在深圳已接入异地就医结算平台的医疗机构可以现场直接结算报销,还不需要像东莞要求固定的主辅问诊才能享报销,更方便。
那东莞异地就医备案怎么办理?
1、微信搜索“粤医保”小程序,进入“线上办理→异地就医备案”中的登记界面,如实完整地录入相关信息并上传相关的申报材料,申报提交成功后,可在粤医保微信小程序“我的”里面查询进度及结果,审核通过的,可以在“我的权益”→“我的备案”点击前往查看详细的备案信息。
2、需要的材料:1)备案地户口簿首页和本人常住人口登记卡或居住证,或者《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备案个人承诺书》;2)参保人有效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正反面;
3、备案有效期:
长期异地备案人员的备案开始日期从备案成功当日开始计算,(异地安置退休、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异地工作)备案后长期有效,原则上6个月内不能取消或变更。异地转院人员有效期为6个月。
关于异地就医实际报销中存在的小结,真人经验体验分享,仅供参考,不足欢迎补充:
1、每个医院的结算方式不一样,开通权限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在“粤医保”——我要办事——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参考就诊医院有没有开通异地门诊/住院等结算权利,心理有个底。
2、如果在不同城市都参保过就要注意了。因为在很久前我有一段很短的深圳工作,以至于深圳我是有个账的;但是东莞市没有,在支付费用一直用自己深圳个账的钱支付,而不是从东莞统筹基金去报销,实际上相当还是自己给钱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是因为医院开通了线上医保支付,深圳的一档是很方便的,个账有钱会直接支付,所以在深圳医院时扫码线上医保支付时,扣款显示是0,当时也没想到有深圳参保这个事,不用自己给钱很好呀,但是实际上钱是从个账出的,并不是从统筹基金报销的。
只有拿社保卡去医院收费处结账,通过现场人员操作扣除了统筹基金报销之后剩余的才是自己要额外支付的。
3、怎么辨别或者知道自己究竟是用个账还是用统筹基金报销的?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我的医保凭证”——我的医保账户——消费明细记录查看,参保地选择东莞市和深圳市,就会出现具体消费的情况。
4、在东莞医院门诊报销每年是有最高支付限额(社区、门诊急救和抢救不设限额),比如东莞2024年为937.68元。而且每次支付限额按月核定,从参保人办理异地就医之月起核定当年实际支付限额,最高不超过当年剩余月数支付限额;比方说2023年报销年度最高是889元,1-10月虽然没报销过,但实际上如果11月去问诊报销最高只有2个月报销额度,889/12*2=148.16元,异地就医报销也是同理;
5、办理异地就医后,意味着在东莞医院门诊、社康都无法报销了,虽然在深圳医院门诊可以报销,但深圳社康去问诊过也无法报销,具体原因还不清楚。其次根据官方通知,在深圳住院报销比例会跟原先在东莞住院的比例一样,假设回东莞住院就医,那么报销比例会比原先下降至少10%。
总之,异地就医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异地各种奇奇怪怪报销情况都有可能会出现。而且常居东莞或者些小病小问题等,东莞社康报销比例相对还是比较高的,也没有设限,加上主点社康辅点医院还是可以满足多数的问诊需求;当然如果长期居住深圳需要去深圳医院看病的需求,也不妨提前办理好异地就医报备,报销结算就更方便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