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是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门槛,是参保人达到退休年龄后领取养老金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15年”,应该说,这三个方面的意义值得关注。


  一、15年是领取养老金的“入场券”。根据《社会保险法》,累计缴费满15年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工人50岁,干部55岁),才有资格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若缴费不足15年,则不具有领取养老金的基本条件。一般需通过两种方式解决: 一是延长缴费至满15年(最多延长5年);二是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无论参加的是职工养险还是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15年均是硬性要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要求此年限限制,但可以补缴。


  二、15年只是“保底线”,待遇水平有限。养老金计算公式是,职工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 退休地社平工资 × (1 + 平均缴费指数) ÷ 2 × 缴费年限 × 1%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总额 ÷ 计发月数(如60岁退休为139个月)。15年是最低缴费年限,如果只缴费15年,虽然也可以领取养老金,但是,这也是一个人的最低养老金。


  三、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才是突破15年的核心逻辑。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养老金明显提升。基础养老金中,缴费年限越长,公式中的“缴费年限×1%”直接按比例增加。个人账户积累中,缴费时间延长,个人账户总额更高。


  总的来讲,15年是起点,而非终点。15年是领取养老金的“及格线”,确保退休后有一份基本收入。若希望养老金满足生活需求(如达到社平工资的40%-50%),建议缴费至少25-30年,并尽量提高缴费基数。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缴费年限,并选择更高缴费基数,以对冲长寿风险和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