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医保领域迎来重大利好消息,一项新规的落地将极大便利广大患者。从今年起,门诊 10 种慢病可实现跨省直接结算,这一举措预计惠及上亿人,为异地就医的慢病患者解决了燃眉之急。


一、10 种慢病纳入,范围全面覆盖

  此次纳入跨省直接结算的 10 种慢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这些慢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往往需要定期就医拿药。以往,异地就医的患者需要先垫付费用,再回参保地报销,流程繁琐,资金回笼周期长。如今,新规实施后,患者只需在就诊医院完成结算,医保报销部分直接扣除,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资金压力。


二、简化流程,异地就医更便捷

  为实现这一便民政策,相关部门对结算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患者首先要按照参保地规定完成医保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之后可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在 “异地备案” 服务专区完成备案手续。完成备案后,患者就能在已开通相应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享受直接结算服务。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患者还能查询支持门诊慢特病种跨省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了解参保地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政策、结算流程等内容,整个过程清晰明了,操作简便。


三、惠及上亿人群,解决民生痛点

  据统计,我国慢病患者数量庞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需要异地就医。此次医保新规的实施,让这些患者不再为报销问题发愁。对于长期在外地工作的高血压患者,以往回参保地报销路费和时间成本高昂,新规实施后,他们能在工作地直接结算,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和费用。对于跟随子女在异地生活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等慢病需要长期治疗,跨省直接结算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安心。


四、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助力健康中国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方便了患者,还对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它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患者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同时,也促使各地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以适应政策变化。从宏观层面看,这是我国医保制度不断完善的体现,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步,为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 年医保新规中门诊 10 种慢病可跨省直接结算,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它解决了异地就医慢病患者的报销难题,让医疗保障更加公平、可及。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未来,我们期待医保制度能持续优化,为百姓的健康福祉提供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