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特别便利我们老年人,看病再也不怕忘带卡或想不起来密码了,实在太方便了!”71岁的方大爷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通过刷脸后几秒钟便缴费成功,这项服务的便捷程度让他连连称赞。


  那么,“刷脸就诊”“无感支付”等智慧医院建设发展如何?其便捷度又怎样?7月2日,本报记者探访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亲自进行了体验。


  记者”刷脸“就诊


体验:不用排队,在诊室就能“刷脸”缴费

  7月2日16:06,本报记者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公众平台上预约了神经内科田医生的号。16:15,记者到达医生诊室,在进行了12分钟的详细问诊后,医生开具了检查单。之后,记者就在医生的诊室进行了“刷脸”缴费,然后凭检查单直接到CT处等候检查……而“刷脸”缴费只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无感支付”“脱卡就医”便捷服务的一个环节。


  不仅记者就诊如此,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其他患者也都能享受这种服务。记者在门诊各个楼层的自助机前看到相同的一幕:患者往前一站,不用手机,也不用卡和电子码,只是脸对着镜头“刷”一下,就能支付相关费用。


  据记者了解,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不单是缴费患者可以通过刷脸来支付,建档、挂号、缴费、就诊、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取药结算、出入院办理等患者也可以通过“刷脸”完成。


  记者凭条到CT处排号


反响:不带“卡”也能看病,获得患者好评

  “对于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我们来说,‘刷脸’就医特别友好、也更加方便。”正在就诊的方大爷说,以前的医保支付,患者必须携带身份证、医保卡,还要使用智能手机。这让71岁、还使用老年手机的他感到特别不方便。


  “以前到医院看病,要么用就诊卡,要么带着医保卡。现在好了,“刷”个脸也可以搞定,看病变得更智慧、更便捷。”在一旁进行了“刷脸”挂号的里女士也这样说。


  “在自助机上‘刷脸’,1分钟就能完成建档、充值、挂号等多项就诊前的操作。”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赵媛媛表示,不单单是对老年人方便,对于所有人也同样便捷。特别是没携带身份证、就诊卡、医保卡等证件的人,不再因此而不能就诊。自从“刷脸”服务推出后,便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取药处的刷脸服务实现了“药等人”


数据:门诊平均等待时间缩至13分钟以内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一直大力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构建了以信息化为主体的门诊服务体系,有效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让患者看病更舒心、就诊更便利、体验更舒适。”赵媛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们医院共投放了具备“刷脸”功能的智能设备527台,其中自助机85台,医保业务服务综合终端等其他“刷脸”设备442台,实现了门诊大厅、服务台、就诊室、药房等地“刷脸”设备全覆盖。


  相关数据显示,河北医大一院自推行“刷脸”服务以来,患者“刷脸”结算比例达47%,门诊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13分钟以内,远低于全国30分钟的门诊平均等待时间,就医体验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赵媛媛表示,下一步,医院将把“刷脸”支付推广到互联网医院建设上,让广大患者线上就能实现医保就诊、取药、结算等。


  一站式综合服务处的“刷脸”终端


展望:将积极探索AI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

  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对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出明确要求。事实上,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持续开展“一站式服务”“倾听1分钟”“温馨工程”等项目,在就医流程上做“减法”,在暖心服务上做“加法”,全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在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方面,该医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推出“智能导诊”服务,这一模式将导诊服务前置,有效解决了患者“知症不知病”“知病不知科”的就医难题。


  未来,该院还将持续围绕患者需求,积极探索AI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围绕看病就医全流程、医疗服务各环节,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文并摄/河北青年报记者王海霞 通讯员韩彩莉、谷体心、闫美欣、李佳欣


  ■编辑/裴红川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