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 刘高雅)“我还在云南嘞,听说咱们老家快下雪啦?”2月27日,当记者拨通了年前火爆全网的河南农民网红“麦子阿姨”的电话后,熟悉的乡音从电话那边传来,“这边可暖和,感觉在这种花花草草茂盛的地方心情也可好。”


  三个月前浪漫追梦三个月后梦想成真


  “种麦”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南下”是一眼万年的诗和远方。


  “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一年前,来自河南安阳的64岁“麦子阿姨”在与视频博主大冰连麦时说,她有5000块钱,一辆电动三轮车,她想种完麦子就往南走,去云南西双版纳转转,在那里过冬。阿姨说,她干过保洁,会做各种面食,还打算做点小生意,作为这个冬天的开支。


  “我想买一个帐篷,往那不冷的地方走。”大冰听后没有劝退这位老人,而是做出了细致的规划,还给了她去西双版纳的建议。


  随后,各地文旅也向麦子阿姨发出了“花式”邀约,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江杰在官微发出邀约,“冬季的西双版纳满眼青翠、艳阳高照,我们诚挚邀请您到西双版纳过个温暖的冬天”。还有网友试图为她提供食宿、向导等帮助。


  种完麦子,打理完地里的白菜,卖了白菜攒够路费,麦子阿姨一路南下到了云南。


  “60多岁了,为自己活一把吧”


  乐观与激情是她的品质,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位普通人的梦想,更是一种对生活热爱的真实写照。


  打工换宿的同时领略春城美景,2024年的最后一天,她还接到了2025总台春晚的邀请函。三天后,她从西双版纳出发到北京,又在四天后飞往大理。如今,麦子阿姨的行程排得满满的,媒体采访、节目拍摄,还有很多政府文旅的邀请。


  “打工之余自己会抽时间出去逛逛,给大家拍拍视频,带大家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她表示,以后也会这样,种完地我就出来走走,能走近就走近,能走远就走远,“云南天气热,人比较热情,在这里感觉心胸开阔,很舒服”。


  对话中,她简单朴实的讲述,是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有人根据阿姨的叙述作了一首诗:从豫北的村庄,往水稻繁衍的方向出走;从平原的辽阔,往重峦叠嶂的山陵出走;从六十岁的遐想往十六岁的梦想出走……


  不忘初心,勇敢追梦,麦子阿姨不仅是一位打工者,她身上闪烁着平凡世界的“逐梦微光”,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只需勇敢迈出一步,每个人的梦想都有可能成真。


  勇敢追梦 精神富足才能让养老变“享老”


  裸辞看世界的河南女教师,自驾追梦故事被改编成电影的苏敏,64岁南下远方的麦子阿姨……


  谁说梦想只可以梦不敢想?趁我们不注意,相当一部分老人不仅会上网了,甚至学英语、当模特、玩户外、看世界,把生活过成了年轻人都羡慕的模样。


  在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教授纪文晓看来,这个案例对她的启发是,“老人是有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的,是社会的资产,是有自己梦想和追求的一个群体。社会大众需要改变对老人的刻板印象,真正贯彻和执行‘积极老龄化’的理念”。


  她认为,当前,还存在一些“痛点”,即银发老人缺乏发声途径,但实际上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主体性的,建议媒体可以用各种途径鼓励老人更多地发出自己的声音。重视老人的社会参与性,甚至可以改变传统的重阳节助老方式,从爱心人士走进养老院可以转化为多样化帮助老人走出来。


  当下的老年人已不单单满足于“老有所养”,换言之,各方面应当一起努力,给老年人创造放心出游的条件。纪文晓还建议,旅行社和社会各界不妨针对不同工薪阶层的老人提供“适老”旅游产品,包括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推出适合其岗位的打工换宿等服务。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2025年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麦子阿姨的逐梦行动便散发着一种人性光芒——踏实、热情、快乐,而这正是当前社会中所需要的力量。她把个人的经历与大众的情感紧密结合,为我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


  “全国那么大,我现在就来过云南,希望今年收完麦子、种完玉米能去不热的地方看一看,未来能走遍全国,好好看看我们的祖国。”马上就是2025全国两会,麦子阿姨想通过大河网呼吁更多的同龄人,从熟悉的地方走出去,去别人熟悉的地方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