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国家医保局“医保业务编码标准动态维护”窗口上线试运行,这意味着我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随着统一信息化系统的建成,全国参保居民将有望逐步使用全国统一的医保电子凭证,并提供第三方支付平台接口。同时,查询个人医保信息、医保参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也将更加方便。


  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对医保疾病诊断、医疗服务、药品、医用耗材等15项信息启用全国统一业务编码,建设成为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信息系统。


  到2020年,将逐步实现15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落地使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医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是医保管理的基础和支撑,医保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认、系统分割、难以共享、区域封闭等问题,影响医保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升。表现为——


  参保居民查询医保信息、转移接续医保关系、就医结算、异地就医不那么方便;


  过度用药、过度医疗、过度检查缺乏“对标”标准,影响医保基金合理使用,控费缺乏有力手段;


  药品、耗材种类、品规繁多,标准不统一造成管理难点和盲区,价格不够公开透明;


  缺乏信息化监管手段,难以有效遏制欺诈骗保现象等等。


  专家认为,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医保经办、治理能力,推动全国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公开透明,制定统一的医疗服务项目支付标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药品招采制度改革,撬动“三医联动”改革。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将有助于强化医保监管,打击欺诈骗保现象。


  来源:人民日报、新京报


  哈尔滨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郭启迪 审核:曹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