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京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这就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是否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将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各方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统筹协调发展和综合协同治理能力。


  落实到就医一卡通这项任务上,需要将社保、民政、卫生计生、商保、银行、医院、药店等各方力量联系起来,站在全局和人民的角度,打破思维定势、部门藩篱和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进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利用网络建立起部门间的紧密协作业务关系,利用社会保障卡建立起与参保人的紧密联系。


  1.深刻理解新医改的要求。新医改的三年实施计划和五年规划中,均将就医一卡通纳入医疗保障范畴,特别突出强调了要从方便参保人员的角度实现就医一卡通。这里面要把握住几个要求。一是要从医疗保险起步,并扩展至整个医疗保障领域,这要求实现工伤、生育、医疗救助、商保大病等各类结算服务的一卡通。二是要从参保人员起步,并随着全民参保的实现,扩展到全体居民,这要求实现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以及救助对象等各类人群的一卡通。三是要从方便就医的角度,将就医结算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这要求为参保人员提供就医全流程的便利、衔接服务,而不能业务相互割裂,信息互不共享。四是要实现一卡通,也就是要求适应参保人员的流动,以一张卡实现各类就医结算与医疗服务的有机衔接,实现不同医院、不同地区、不同付费方的有机衔接,避免不同部门分别发放功能相近的卡,避免群众持两卡甚至多卡就医的情况发生。由此看来,必须在深刻领会新医改任务要求的前提下,厘清就医结算与医疗服务两“通”内涵,积极推进就医一卡通的工作,而不能将就医一卡通越做越窄,违背政策设计初衷。


  2.建立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推进就医一卡通的难度,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涉及协调的利益方较多,各方出发点和利益诉求有所差异。比如是否能够实现社保、民政、商保各方在就医费用上的衔接结算,面临着几个部门间是否愿意共享资源(包括与医院联网的系统资源、参保人员的信息资源)、如何设计一个联动的业务流程、如何建立信息流、资金流的协作、对账机制。又比如利用社会保障卡、就诊卡、居民健康卡、银行卡哪种卡片实现就医一卡通,就面临着不同部门的博弈,特别在居民医保城乡统筹进程未完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也面临着医院是否强制就诊卡存有押金的利益调整。因此,要真正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必须摒弃部门利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判断标准,勇于革新,建立起医疗保障所涉及相关方的紧密协作关系。


  3.实现部门之间的系统对接。随着信息社会和全民参保时代的到来,就医费用结算已基本抛弃了手工结算、事后报销的做法,转而依靠信息系统实现规模化、实时性的结算,因此要打通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这里面涉及两个环节:一是与医院的联网上,社保、卫生计生、民政、商保等各个付费方,最终都需要联接到医院这个点上,要么分别对接,要么通过一个网络渠道统一对接。社保机构已具有与协议医疗机构普遍联网的工作基础,因此通过社保业务系统进一步为其他部门的衔接结算提供平台支撑,是较为可行的选择。二是各个付费方的衔接上,就医费用结算的实时性要求,使得社保机构不仅要与协议医疗机构实时联网,也要与医疗保障所涉及的其他相关方实现实时性的系统对接,真正做到业务协同。这个系统对接偏重于后台,是群众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却是各付费方联合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的强大后盾。


  4.积极推进发卡用卡。群众手中必须有个介质作为有效的身份标识和结算工具,才好与后台系统对话。社会保障卡发行对象广(我国全体居民以及在境内就业参保的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华侨)、服务周期长(从婴儿到老人)、内涵功能多(具有电子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金融支付等功能),具有承载更多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的平台能力。因此,社会保障卡成为了群众联系医疗服务与就医结算相关后台系统的必备钥匙,必须加快推进发卡用卡的步伐,并通过后台网络的建设,逐步将本地用卡拓展为跨地区用卡,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5.打造便民惠民的服务体系。减少群众就医时的跑腿、垫资,减少群众就医中的等待时间,都是为群众提供的方便。要特别联合医院、银行等社会服务机构,调动各方服务资源,结合信息技术,联手打造便民惠民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就医结算网络的覆盖面,由本地扩展至异地就医结算,由医保结算扩展至工伤医疗费、生育医疗费、医疗救助、商保大病结算。要结合医生工作站、自助服务设施的布设,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卡与医院内部就诊流程的有机结合,为群众就诊提供便利。结合网上查询、语音查询、自助查询等技术,使群众进一步方便地查询到本人预约信息、就诊信息、健康信息、结算信息。结合互联网技术,逐步将线下就诊与线上服务有机结合,在网上完成预约挂号,并明确候诊时间;结合药品监管的政策完善,逐步探索实现网上购药及结算。结合大数据技术手段,进一步强化监管与服务能力,逐步为群众提供个性化、便捷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