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钞机都赶不上它?14天花掉234万,ICU是在救人还是“捞钱”?
ICU,即英文 Intensive Care Unit 的缩写,中文意为重症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相比,这里的收费标准简直是天壤之别,一天的花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也难怪网上有网友无奈调侃:“人生最贵的一张床,非 ICU 的病床莫属。” 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却实实在在反映了现实。那么,ICU 收费贵的原因究竟在哪?
医疗设备昂贵
住进 ICU 病房的患者,病情往往危急万分,急需最先进、价格高昂的医疗设备来延续生命。就拿常用的三大 “吸金” 设备来说,呼吸机,主要用于辅助患者呼吸,每天的使用费用就得 1000 元;要是呼吸机无法满足患者对氧气的需求,那就得启用体外膜肺氧合 ECMO,这机器每次开机,费用高达 6 万;还有很多患者肾功能严重衰竭,无法正常过滤血液,只能依靠血滤机来模拟肾脏功能,将血液过滤后再回输,而血滤机每日的费用大概在 8000 元左右。这些设备的购置成本高,维护费用也不低,自然会反映到患者的治疗费用中。
检查复杂且频繁
ICU 病房里的患者病情瞬息万变,需要时刻监控,医生也得随时进行各项检查,以便及时掌握患者体内的状况。一天之内多次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是常有的事,每次检查都要收取检查费和耗材费。而且,很多患者随时可能面临抢救,这些零零总总的费用加起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比如,有的患者一天要做三四次血液检查,再加上其他各项检查,一天的检查费用就可能高达数千元。
急救药品价格不菲
ICU 患者通常需要使用昂贵的抗生素来对抗感染,还随时可能需要输入血液制品,这些都是价格高昂的支出。更让人头疼的是,ICU 内不少进口药物都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患者只能自己全额承担。像一些特效抗生素,一支的价格可能就高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患者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人力资源成本高
根据《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2020 版》的要求,ICU 病房医师和床位的比例不能低于 0.8:1,护士与床位比例不低于 3:1。也就是说,一个拥有 10 张床位的 ICU 病房,至少需要配备 8 名医生和 30 名护士。而在普通病房,70 张床可能才配备 15 名医生和不到 30 名护士。如此一来,ICU 病房在人力成本上,自然要比普通病房高出许多。这么多专业医护人员 24 小时不间断地守护患者,这份人力投入所产生的费用,也会体现在患者的账单里。
面对 ICU 高昂的治疗费用,很多人关心医疗保险能否报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杨智医生介绍道:“ICU 能报销的费用和普通病房规则一致,只要是符合国家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药物和治疗,都能通过医保按一定比例报销。但问题在于,ICU 内使用的很多药品和项目并不在医保目录里,所以患者需要自费的部分会比普通病房多得多。”
进了 ICU,康复转出的几率有多大?
ICU,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既神秘又令人恐惧的地方。在影视剧中,ICU 里的病人往往浑身插满管子,病房里各种仪器不停运转,氛围压抑。大家普遍觉得,住进 ICU 的病人大多凶多吉少。那么,究竟有多少人能从 ICU 病房顺利转入普通病房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清楚什么样的病人会住进 ICU。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临床一线医生方丽介绍:“ICU 病房主要收治那些急性、可逆,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 / 系统功能衰竭患者,通过监护和强化治疗,他们有望在短期内恢复。这些患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的,比如急慢性呼吸衰竭、各种类型的休克以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等;另一类是在重大手术、严重创伤、重度感染等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在这里严密监护、治疗,以防不测。”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住进 ICU 的病人病情普遍比普通病房的严重得多,所以其死亡率比普通病房高也在情理之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曾对本院的一个 ICU 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 86.68% 的患者病情恢复顺利,成功转入普通病房;仅有 3.72% 的患者因病情恶化,在 ICU 病房内被医生宣告死亡;剩下 9.6% 的患者,由于各种因素,选择放弃治疗,或是转回老家医院等。另外,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 年国家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报告》数据,全国收录的 3000 多家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211 万名病人中,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死率约为 8.3% 左右。
为啥 ICU 不允许家属陪床和随时探视?
当亲人朋友住院时,我们都希望能时刻陪伴在旁,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但在 ICU 病房,家属却不被允许陪护,这是为什么呢?
预防患者感染
ICU 病房里的患者,本身就是感染的高危人群,而且他们自身可能携带多种病原体。家属陪护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导致病情加重,还可能让家属也感染上病原体,回家后影响家人健康。此外,ICU 病房是独立封闭的特殊环境,需要保持室内无菌或低菌状态,随意进出探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比如,普通病房可能对环境清洁度要求没那么高,但 ICU 病房每天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医护人员进入都要穿戴专业的防护装备,就是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防止耽搁抢救
ICU 患者病情复杂,监测和治疗手段多样,需要时刻准备应对病情变化。病房内的医护人员要随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和诊疗操作,家属进入陪护,很容易干扰正常的护理和诊疗流程,还可能让患者的隐私暴露。曾有这样的案例,家属在病房内情绪激动,影响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紧急抢救,差点酿成大祸。所以,为了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ICU 不允许家属陪床。
保证仪器运转
病房内的患者往往依赖多种精密仪器设备进行监护和治疗。如果家属在陪护过程中不小心碰掉了管路或仪器,很可能瞬间危及患者生命。那些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仪器,哪怕出现短暂故障,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所以,从保障患者安全的角度出发,ICU 不允许家属随意在病房内陪护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