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针灸也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了
记者近日从市政府获悉,《西安市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三年规划(2019—2021年)及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我市将进一步巩固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成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切实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到2021年底全市建立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
《方案》提出工作目标,到2021年底,在全市建立以市、区(县)中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网底,民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合理,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不断巩固和加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不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
提高职工、居民和参合农民政策范围中医药报销比例
发挥中医药在全民医保体系中的优势和作用。探索在医保体系中中医药报销倾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配方颗粒、小包装饮片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将针灸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提高职工、居民和参合农民政策范围中医药报销比例。
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建立和完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将基层中医药服务纳入综合目标考核,逐步建立起促进中医药服务常态化考核机制。
在全市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
力争到2021年,完成3—4所区县中医医院改扩建。全市所有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国家建设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中医诊疗设备配备不少于8类;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针灸器具、刮痧板、火罐、电针仪、TDP神灯、中频治疗仪、热敷装置等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培养。到2021年每个区县中医医院要建设1—2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
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为继承中医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在全市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学术流派传承的作用,立项建设一批项目。依托西安市中医药研究院和西安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建立以市级中医骨干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平台,为我市中医药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推广实施至少30个以上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各区县中医医院要加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肛肠、老年病等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和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强化中医诊疗技术水平,推广实施至少30个以上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全面实行中医诊所备案制
继续探索将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纳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开办中医医疗机构。按照《中医药法》要求,全面实行中医诊所备案制,发挥民间中医力量。
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数据库,实现中医馆健康信息云平台全覆盖。
来源:首席记者 张端
图自网络
编辑:唯手熟尔 | 审核:司源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