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创建“警医保”联动机制 守牢医保基金“钱袋子”
云上恩施报道(利川通联记者 周娟 滕晓丽)3月14日,从利川市医保局传来消息,利川自去年10月实施“警医保”联动机制以来,通过“警医保”监管平台申报备案2524人,拦截了88个涉及交通事故、工伤等不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案例,拒付金额631008.41元。这一创新举措,恰似在医保基金监管范畴精心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智慧防护大网,开辟出跨部门协同监管的全新模式。
据悉,为加强基本医保第三方责任排查和甄别,杜绝医保基金“跑冒滴漏”,利川市医保局以“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快速反应”为原则,创建“警医保”联动机制,打通数据孤岛,实现对医保基金事前提醒、事中监管和事后追溯的全封闭监管,牢牢守住医保基金“钱袋子”。
一直以来医保基金监管深受“信息孤岛”问题的困扰。面对这一困境,利川市医保局主动出击、积极破局,联合公安、市场监督、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疾控中心、卫健、人社、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等八大部门,共同搭建起“1+8”立体监管体系。这一创新性机制彻底打破了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将交通事故处理、工伤认定、死亡人口信息等多项关键数据,全部纳入共享平台。实现了从患者接诊备案,到最终费用结算的全流程智能化监控,让监管无死角、无盲区。
“以往,若要发现疑似违规线索,工作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人工比对几个部门的数据。而现在,依托先进的系统自动碰撞分析功能,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过去几天的工作量”,市医保局基金监管股负责人介绍道,平台嵌入的智能算法,更是拥有“火眼金睛”,能够精准识别属于第三方责任、工伤保险支付等多个风险场景,那些不应由医保基金支付的涉及多部门监管的医药费用,如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已死亡人员享受的、相关部门处罚后违规使用的、相关资质注销后进行医保结算的违规行为,都逃不过它的“法眼”,无处遁形。
在利川市民族中医院骨外科,“警医保”联动机制的高效性得到了生动体现。接诊医生只需通过“警医保”移动终端,实时上传患者信息,“警医保”工作人员就会立即在平台将患者信息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工伤保险情况、死亡人员名单等进行匹配,精准快速识别出不应纳入医保报销的违规行为。这种“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的创新模式,不仅保障了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还成功堵住了医保监管过程中的漏洞,实现了效率与公平的双赢。
利川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向林峰透露:“目前,我们正积极将‘警医保’机制向门诊慢特病管理、药品采购等更多领域拓展延伸。在未来,我们还计划引入区块链技术,确保监管数据不可篡改。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基金风险,让医保监管既有雷霆手段的力度,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温度”。值得一提的是,利川市的这项改革成果,已成功入选省级医疗保障创新案例,成为全国医保基金监管领域的“利川样本”,为各地医保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