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全国通用何时可实现?国家医疗保障局设立迎来曙光
2018年12月25日,国家卫健委对外发布了《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2019年的数据目前尚未对外发布),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末,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总额约为2.5亿人次,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的近18%,也就是说每六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虽然随着城镇化的进行,流动人口会越来越少,但是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流动人口仍然保持在2亿人左右的规模。
大量的异地工作及居住随之带来的异地就诊、异地转诊量的攀升,但由于我国的医保卡目前还无法全国通用,结果导致很多人空有医保卡,却无法使用,特别是对于到城市帮带小孩的老年人,这个问题更加突出,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的退化,本身就诊率相对较高,而老年人大部分退休前并未与孩子在一个城市工作,异地无法使用自身的医保卡,失去报销的机会,最后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因此很多人都在盼望着医保卡可以早日实现全国通过,那为什么医保卡全国通用这么难呢?又要等到何时才可以实现全国融通使用?
医保卡融通使用的困难之处
医保卡之所以不能实现全国通用,主要有两个困难原因,具体如下:
一是多重保险体系:我国的医保系统比较乱,一共有三个系统:城镇职工医保系统、城乡居民医保系统以及新农合系统,三者处于并行独立运行状态;在国家医保局落地之前,我国的医保是涉及四个部门管理的,其中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属于人社部管理,新农合属于国家卫计委职责。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属于国家发改委职责。医疗救助又属于民政部职责。涉及到这么多的部门与平台,中间的利益纠葛不是短期内可以理清的,在没有强有力的推动以及多部门的联合配合之下,要实现统一很难。
二是统筹程度的困难:我国的医保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是市级统筹,连省级统筹的都不多,更别说全国统筹了,由于我国地域较广,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也导致了参保人缴费比例不一,地方补贴不一,缴费额度不一以及医保目录存在差异。如果全国医保通用,对于多缴的地区而言,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另外就目前这种水平,要实现全国的统筹,如何折算比例,如何搭建系统,这都是大问题,甚至可以说难如登天,因为涉及到太多部门以及全国成千上万家的医院(比如异地报销的审核,要及时结算,只能是电子化审核,电子化审核就要把全国医院系统联网,A医院住院开票,B地才能通过联网及时报销,否则人工审核的话,说不定要跑N多趟)。
以上两个因素是限制我国医保全国联网的主要因素,其实单就说说,就可以感觉到工程量的庞大,所以医保迟迟不能全国联网是有其特定的因素所在的。
何时才可以实现全国融通使用?
虽然医保要实现全国通过存在难度,但是国家一直都在推进之中。
200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网建设,在全国逐步实行社会保险卡“一卡通”。
2018年5月31日,国家将过去人社部、发改委、卫计委和民政部一分为四对于医疗管理的情况进行了整合,成立了国家医疗保障局。这应该是医保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踏出最重要的一步,四合一,统一直属管辖是实现医保全国融通的前提之一,这相当于解决了上述难点中的第一个问题。
不过,2008年的消息,让我们苦等十年,换来一个四合一;2018年的四合一之后,虽然新组建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在答记者问时有说到: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和平台正在建设当中,目前正在进行顶层设计。这也是医疗保障局后续的主要工作。但是现在两年过去了,又再次没有了消息,就跟2008年一样。当然相比于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无疑解决的难度更高,不过最少国家已经踏出了步伐,所以未来可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