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起,上海正式执行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本次调整后有74种新药进入目录,包括谈判调入的67种独家药品和直接调入的7种非独家药品。这次目录调整后,国家新版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2860种,其中西药1486种,中成药1374种,为历年来最多。


  目录涉及领域更宽,患者受益面更广,74种目录外新增药品涉及21个临床组别,包括肿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精神病、丙肝、艾滋、罕见病等。其中67种目录外独家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61.71%。上海企业研发生产的27种药品通过谈判纳入全国医保药品报销范围。


  “天价药”开出“平民价”,此次医保药品目录谈判首次纳入高值药品,价格降幅力度可谓空前。与原市场价格相比,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本次谈判预计2022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超过300亿元。


  目录执行2周来,


  参保群众用上了新进目录内的


  一批好药、新药,


  尤其是抗癌药、罕见病用药。


  为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顺利落地,本市积极推进多项措施,通过“数据先行、精准定位、协同配合”,确保药品配备。


  一是通过医疗机构交易数据,逐个分析国家谈判药治疗领域,指导医疗机构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采购中优先遴选罕见病、肿瘤和抗疫类谈判药品,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二是向企业和医院了解谈判药品上海供货情况和进院进展,及时开通绿色通道,挂网新增药品,同步调整结算系统,确保新增谈判药品“买得到、用得上、报得了”。


  以乳腺癌治疗药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为例,纳入新版目录前,该药一支近4000元,患者每疗程总费用约1.6万元,患者需要自费使用。纳入新版目录后,药品降幅达到80%,退休职工参保人在三级医院购买该药品每疗程自负费用不足1000元,个人自负下降约90%,极大地减轻了参保患者的药费负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许青教授以治疗乳腺癌的帕妥珠单抗注射液为例介绍。帕妥珠单抗注射液在没有纳入医保前,单价是18800元一支,纳入国家医保后单支价格大幅下降,同时患者个人的自负比例下降,不到2000元,降价幅度达到了90%左右。不仅如此,这一药物原本仅限于晚期乳腺癌患者,但目前也可以用于早期开刀手术后的辅助治疗,用药成本的下降让诸多患者获益。


  此次目录调整过程中,医保部门还降低了目录内1300多种乙类药品的自负比例,预计2022年可为患者减负19亿元。以治疗2型糖尿病的达格列净片为例,个人先行自负比例由原来的20%调降为0%,患者药费负担进一步减轻。黄先生罹患糖尿病20年,达格列净片是他每天都要服用的降糖药,这样一来他的用药负担进一步减轻了,对于长期坚持治疗、更好控制血糖也更有信心。


  而让临床医生欣喜的是,“好药、新药”进入医保的时间也在加快。十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梦云说,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创新药PCSK9抑制剂,改善患者心血管狭窄效果明显,2019年在十院开出全国第一张处方,此前,这款创新药为1500元左右一针,而今年1月1日后,它进入了医保,降到300元/针。


  “公立医院大部分用的都是医保的药物,我们也有很多好药、创新药,但是这些药进入到医保,当初还有个时间差。以前这个时间差还是蛮久的,估计有将近5年,但是现在基本上已经缩短到一两年。”


  80岁的吴先生就是受益者,3个月前的晚上他突发心梗,送到十院急救,安上了心脏支架,并用上创新药PCSK9抑制剂。女儿吴女士说,这次总体治疗费用不高但效果好,老父亲恢复得很好。“药物的质量非常好,效果很明显,用四支了以后,指标都降到了正常范围之内,现在恢复得也非常好,自己骑车或者爬楼梯都是比较好的状态。”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是医疗保障一项重点工作,关乎民生福祉。上海扎实推进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落地常态化、制度化,统一执行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并调降了药品的自负比例,体现了上海医保部门始终坚持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己任,有效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看病用药费用负担。


  最新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在哪里能查到?


  ↓↓↓


  由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的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查询”已上线


  扫码可查看↓


  编辑:奚宇轩


  资料:话匣子 中国政府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