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观:华容古城 塔市驿 云梦白塔 西禅寺 章华台遗址 范蠡墓 洪山寺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何长工故居 华容县博物馆


   话说神游号游船游完监利县,进入湖南华容县境。 华容地处洞庭湖冲击平原腹地,河湖密布、沃野千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素有“稻田丰稔甲湖广,麻桑夙著震九州”的美誉。


  说起华容县,有古今两个,古之华容在监利,就是三国时曹操兵败走华容道的地方。今之华容在湖南,与三国故事无关。华容古道《辞海》载:“华容,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湖北潜江西南,南朝梁废,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赤壁战败后北归,取道于此。”


  春秋时为楚国境域,战国时属楚黔中地。西汉高帝六年(前201),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并置孱陵县,县境归武陵郡孱陵县管辖。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武陵郡为建平郡,改孱陵县为孱陵县,县境随之属建平郡孱陆县。东汉建武年间(25~56),复西汉旧地名,县境仍属武陵郡孱陵县。


  三国时期,孱陵县改属南郡,县境为吴南郡孱陵县地。西晋太康元年(280),杜预定荆州,分孱陵县置南安县,南朝宋永初三年(422),改南安县为安南县,直到隋代开皇十八年(598)改安南县为华容县。因境内建有章华台和容城,人们从这两个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为“华容”。明郭子章《郡县释名》载:“华容县之得名,疑合章华、容城言之也。”清陈芳绩《历史地理沿革表》载:“华容,古云梦地,春秋楚子筑台其间,名曰章华。时置容城,许迁之。县之得名,宜合章华、容城言之也。”


  唐垂拱二年(686),改华容县为容城县,中宗神龙二年(706),复名华容县。此后虽属地多变,但名称未变,沿用至今。


  三国吴太帝黄龙元年(229)于今县东二里是置安南县。隋大业十年(614)县城迁河西,唐神龙元年(705)迁今城东紫港口。宋至和元年(1054)因避水患,复迁河西故址。民国以前,县、城同名,通称华容;民国元年(1912年)称章台镇,1950年称城关镇。


  【宋】陈与义《夜赋》


  泊舟华容县,湖水终夜明。凄然不能寐,左右菰蒲声。


  穷途事多违,胜处亦心惊。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


  阿瞒狼狈地,山泽空峥嵘。强弱与兴衰,今古莽难评。


  腐儒忧平世,况复值甲兵。终然无寸策,白发满头生。


  【宋】陈与义《舟抵华容县》


  篙舟入华容,白水绕城堞。夹津列茂树,倒影青相接。


  远色分村坞,微凉动芦叶。天地困腐儒,江湖托孤楫。


  游船来到监利市长江对岸华容县塔市驿,江边有船码头塔子矶。历史上这里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隘,是湘鄂两省商品交换的集散地,曾经商贾云集,繁极一时。


  公元1170年九月,赴任夔州通判的陆游,经过这里正值重阳节,他在《入蜀记》中记述:“九日早,谒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买羊置酒,盖村埠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芳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两极寒,始覆絮衾。十日,阻风雨。遣小舟横绝江面,至对岸买肉食,得大鱼之半,又得一乌牡鸡,不忍杀,畜于舟中。俄有村翁持茭萌一束来饷,不肯受值。遣人先之夔。晚晴,开船窗观月。”


  【宋】陆游《塔子矶》:


  塔子矶前艇子横,一窗秋月为谁明。青山不减年年恨,白发无端日日生。


  七泽苍茫非故国,九歌哀怨有遗声。古来拨乱非无策,夜半潮平意未平。


  【宋】王十朋《塔子山》:


  已过鲁家洑,犹瞻石首山。水随江缭绕,山逐岸回环。


  雨泊芦洲畔,舟行晚照间。贪看洞庭好,不作沌中还。


  塔市驿江边的小山岭上建了一座云梦白塔,宋朝建,用来镇长江水患,民间有“百里沿江第一塔”之称。清末民初,塔市驿还颇为繁华,街道为青石板路,并建有四门。


  【宋】陆游《早寒(离开塔子矶驶向石首)》:


  沔鄂犹残暑,荆巫已早寒。潦收滩正白,霜重叶初丹。


  节物元非恶,情怀自鲜欢。暮年更世事,唯有醉江干。


  【宋】王十朋《舟中记所见》:


  不向三苗境上过,此身端怯洞庭波。浪翁未免敖牙戏,渔父时为欸乃歌。


  虫喜年丰频捣米,鸟忧沙涨自淘河。可无好处如乡里,橘绿橙黄恨不多。


  西禅寺原址在华容县邑西门,明洪武年间迁至东门,与城隍庙毗邻。始建于唐垂拱2年,是当时从峨嵋山到九华山拜佛要道上的驿站式重要禅林。宋代成为湖湘名刹,号称湘鄂平原祝佛朝圣之至所。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第一山”匾额;清乾隆19年,华容知县郭淮亲拟文告,并刊立“永峙山门”碑,称扬“神宇宏轩,香烟缭绕”,并“传有赤金佛像一尊”。


    西禅寺寺院占地3万5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500多平方米,建成念佛堂、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堂、斋堂和相应的僧房。


  【唐】王建《早登西禅寺阁 》


  上方台殿第三层,朝壁红窗日气凝。烟雾开时分远寺,山川晴处见崇陵。


  沙湾漾水图新粉,绿野荒阡晕色缯。莫说城南月灯阁,自诸楼看总难胜。


  【宋】梅尧臣《西禅院竹》


  古寺带脩冈,青葱万竿玉。春梢长旧林,夏雨湿新绿。


  幽禽啸呼杂,晚照阴晴续。解带欲忘归,壶觞欢自足。


  【宋】黄裳《留题西禅寺》


  谁是怡山不灭仙,定光来应此方缘。龙骧凤翥三宗字,狮吼雷鸣六祖禅。


  鱼佩独垂聊徇世,藕丝相感为开天。自从日月归真后,衣法何人已得传。


  【明】区越《游西禅寺》


  高秋晴景适相牵,野寺重寻破衲禅。山桂得霜滋老辣,野花临水尚新鲜。


  清商合律公先调,大白长浮我亦眠。望气节游非虐政,高台修废是何年。


  【明】徐熥《西禅寺》


  野旷烟光薄,林深暑气微。 乱蝉鸣觉路,一犬护禅扉。


  花竹通诸径,旃檀大几围。 云房吟卧久,直到晚凉归。


  【清】王文治《西禅寺》


  迢迢双树影,独占夕阳多。 更欲寻幽境,牛羊下晚坡。


  华容古城附近,有章华台遗址。坐落在华容县章华镇东北郊的清水村。台面海拔高度约41米,相对高度约12米,台面南北长102.5米,东西宽78.8米,台面面积8073平方米。整个台基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


  章华台又名章华宫,又称章华宫、细腰宫。 东周春秋晚期,即公元前535年,楚灵王举全楚国之力,花费五六年时间,在云梦泽狩猎区腹地华容,修建了一座离宫别馆——章华台。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章华台从春秋晚期建成,到战国末期被秦将白起攻郢烧毁,存世时间大约250年。


  史载章华台"台高10丈,基广15丈",曲栏拾级而上,中途得休息三次才能到达顶点,故又称"三休台";又因楚灵王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在宫内轻歌曼舞,不少宫女为求媚于王,少食忍饿,以求细腰,故亦称"细腰宫"。据述异记:“楚故宫有宫人草,状如金橙,而甚芬氲,花色红翠。俗传楚灵王时,宫人多怨旷,故后宫地悉生此草。


  【唐】汪遵《细腰宫》:


  鼓声连日烛连宵。贪向春风舞细腰。争奈君王正沈醉,秦兵江上促征桡。


  【唐】李颀《绝缨歌》


  楚王宴客章华台,章华美人善歌舞。玉颜艳艳空相向,满堂目成不得语。


  红烛灭,芳酒阑,罗衣半醉春夜寒。绝缨解带一为欢,君王赦过不之罪。


  暗中珠翠鸣珊珊,宁爱贤,不爱色。青娥买死谁能识,果却三军全社稷。


  【唐】张籍《楚妃叹》


  湘云初起江沉沉,君王遥在云梦林。江南雨多旌旗暗,台下朝朝春水深。


  章华殿前朝万国,君心独自无终极。楚兵满地能逐禽,谁用一身骋筋力。


  西江若翻云梦中,麋鹿死尽应还宫。


  【唐】张籍《楚宫行》


  章华宫中九月时,桂花半落红橘垂。江头骑火照辇道,君王夜从云梦归。


  霓旌凤盖到双阙,台上重重歌吹发。千门万户开相当,烛笼左右列成行。


  下辇更衣入洞房,洞房侍女尽焚香。玉阶罗幕微有霜,齐言此夕乐未央。


  玉酒湛湛盈华觞,丝竹次第鸣中堂。巴姬起舞向君王,回身垂手结明珰。


  愿君千年万年寿,朝出射麋夜饮酒。


  【金】王寂《细腰宫》


  玉立宫娃滴滴娇,君王沈湎醉春宵。不知天下归长距,犹向尊前舞细腰。


  章华台作为一座行宫,既是楚王在云梦泽打猎的寓居之地,也是楚王纵情声色的娱乐场所。


  《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杜预注“台今在华容城内。”《大明一统志》载:“章华台在华容县治北,相传春秋时楚灵王所筑。”明万历《华容县志》载:“黄湖之水绕焉,东与赵家湖合,其上隆隆然起,有阜焉,曰章华台。”明代学者周圣楷《章华台考》:“今岳州华容县,山水奇丽,登眺清郁,所谓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殆非虚语。故杜预注云:在华容城内,此无疑也。”清代学者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章华之台》:“杜氏亦以华容释章华,盖即华容为章华矣。”


  宋乾道年间,胡绾出任华容县知县,带领本地名士张左林等,在县北“考古访迹”,发现了“垣堑犹在”的章华台遗址,并在遗址上增土建亭,取名“楚观亭”,请状元出身、时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的著名词人张孝祥篆写楚观亭匾额。乾道六年(1170)三月,胡绾撰写了《章华台记》。二十多年后的庆元年间,时任华容县令刘无欲撰写了《章华台碑》。


  【唐】苏颋《饯郢州李使君》


  楚有章华台,遥遥云梦泽。复闻拥符传,及是收图籍。


  佳政在离人,能声寄侯伯。离怀朔风起,试望秋阴积。


  中路悽以寒,群山霭将夕。伤心聊把袂,怊怅麒麟客。


  【唐】胡曾《咏史诗 章华台》


  茫茫衰草没章华,因笑灵王昔好奢。台土未乾箫管绝,可怜身死野人家。


  【宋】刘敞《章华台》


  楚子志方盛,筑台临章华。 度高累百寻,计产逾万家。


  参差蔽日月,焕烂生烟霞。 侍酒皆列侯,佐欢尽名娃。


  嬉游未云乐,荆棘纷已芽。 奈何竭民力,用此为盗誇。


  蔓草匿颓基,长风卷飞沙。 废兴若纠缠,故老犹咨嗟。


  【唐】李群玉《登章华楼》


  楚子故宫地,苍然云水秋。我来览从事,落景空生愁。伯业没荆棘,雄图成古丘。沈吟问鼎语,但见东波流。征鸿引乡心,一去何悠悠。晴湖碧云晚,暝色空高楼。迢递趋远峤,微茫入孤舟。空路不堪望,西风白浪稠。


  【唐】李纲《章华台华容县西三里》


  断垄连冈云梦西,楚王宫殿尚遗基。桂花半落垂黄橘,想见章华九月时。


  章华夜饮晓从糜,翠被天寒雨雪霏。马足车尘竟何往,空令子革诵招祈。


  【宋】陆游《石首县雨中系舟戏作短歌》


  庚寅去吴西适楚,秋晚孤舟泊江渚。荒林月黑虎欲行,古道人稀鬼相语。


  鬼语亦如人语悲,楚国繁华非昔时。章华台前小家住,茆屋雨漏秋风吹。


  悲哉秦人真虎狼,欺侮六国囚侯王。亦知兴废古来有,但恨不见秦先亡。


  开窗酹汝一杯酒,等为亡国秦更丑。骊山冢破已千年,至今过者无伤怜。


  【宋】 张栻《游章华台》


  楚国旧雄胜,荒台今是非。 平川留宿潦,萧寺掩斜晖。


  木落秋声急,天高雁影微。 凄凉无处问,骑马踏堤归。


  在章华台遗址所在地,还保存着部分古城城垣遗迹。 古时的华容城系“筑土为城”,在章华台遗址的西边,一条长达600多米的南北走向古城垣依然存在,海拔高度约40米。东边也有一条相应的城垣。南边的城垣是原生高阜,系隋以前华容县治所在地。北边的城垣,是小山丘。


  章华台原来铺装了石头,又称“石城”或“石头城”。这种石头,是从百里之外的乌龙岩古采石场通过水路运来的。在石首市桃花山镇,有一条人工开凿的、为章华台运送石头的水道,人们至今称其为章华港。《楚辞》中有“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兮石城”,“石城”即指章华台。


  在治河渡镇上高村,原有宫娥湖,相传系章华台宫殿里的宫娥,在一次乘船出行时,不慎落水身亡而得名。明代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汤显祖来华容走访友人孙羽侯,时任华容县知县王绪作陪。


  【明】汤显祖《赠王绪》:


  院院花开春可怜,宫娥湖上看新田,即今云梦才干土,不要儿家水面钱。


  章华台以西约五公里的万庾镇兔湖垸村原新生村境内,有地名兵坞室,相传为章华台驻扎水兵、造兵船的地方。


  烽火台。华容人称其为“烟墩”,系楚国的战争警报系统。有敌来犯,即“夜间举火,白天放烟”。华容县还存有很多古时的烟墩遗迹。


  望兵岭。在章华台东北约十公里的排山村境内,有地名“望兵岭”,即古时的瞭望哨所。


  楚营铺。在章华台以东20多公里的墨山铺附近,有地名“楚营铺”,楚国驻扎军队的地方。九是楚王山。在章华台以南约25公里的禹山镇冠军村境内,有楚王田猎的临时驻点楚王山。


  自宋县令胡绾认定章华台遗址在华容之后,“章华”一词成了华容县的代名词。明代状元黎淳、进士董廷圭等一干文友确定的“华容十景”中,有“章台古迹”。明嘉靖《湖广图经志书》所载“岳阳八景”中,有“章台夜月”。


  【唐】韦庄《章台夜思》: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明】严首升《章华台怀古》:


  章台小姑苏,游人歌且咢。当时乐生悲,后人悲处乐。


  【明】张昱《柳花词》


  章华台下路西东,走马归来满袖风。吹起万条枝上雪,等闲迷却细腰宫。


  【明】高启《楚妃叹》


  章华台前楚江水,月色堕烟乌欲起。 六宫不敢解罗衣,猎火照山君未归。


  【明】江源《楚妃歌》


  章华台上灯交辉,君王射猎云梦归。六宫歌吹连夜发,众中独愧无樊姬。


  【明】何景明《华容吊楚宫》


  别馆离宫纷绮罗,细腰争待楚王过。章华日晚春游尽,云梦天寒夜猎多。


  废殿有基人不到,荒台无主鸟空歌。西江烟月长如旧,只有繁华逐逝波。


  华容自古还有范蠡墓,2014年,华容县还发现了一块“范蠡墓”的碑石。


  范蠡墓位于县城西半里外田家湖边。明万历《华容县志》:“出城门而西,有田家湖,方十余里,有官渡通安乡,今废。有范西戎墓。旧志:城西田家湖上,有范蠡墓。《水经·郦注》:‘夏水历范西戎墓南。’王隐《晋书·地道记》曰:‘陶朱冢在华容县。树碑云:是越之范蠡。’碑是永嘉二年立,观其所述,最为究述,似亲历其地。故违众说,从而立之。晋《太原地记》、盛弘之《荆州记》、刘澄之记,并言在华容之西南。”


  《洞庭湖志》载:(范蠡墓)旧传在华容县西南湖滨。及考《水经注》:夏水(指华容河,曾由麻里泗经花子坟、县河口入湖)入华容经范西戎之墓南。而郭仲产亦云:“县东十里,碑题‘故西戎范君之墓’碑文剥落,范西戎不详其人,称蠡是其先也。后世多不察,不独有其墓,并有蠡湖、钓洲以附会之,且多称范蠡为华容人。致祀诸乡贤,谓非王隐诸人记载失实之贻误也欤。”


  该志又载:蠡湖:一名赤沙湖(在华容县、南县一带,为古洞庭湖一部分)。 昔范蠡曾乘舟于此。钓洲:昔范蠡尝钓于此洲,刻石记焉。有一陂,中有范蠡石床、石砚、钴钅莽 。范蠡宅,在湖中,多桑苎;花果有海杏,大如拳。按:范蠡,《史记》称其泛舟五湖。五湖,太湖也。或曰洞庭旧名太湖。尝有游洞庭之事。


  据史书介绍,范蠡是楚国宛三户人,在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仇之后,功成身退,离开越国,在齐鲁一带发家致富。范蠡本可在齐鲁安度晚年,但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迫使范蠡不得不散尽家财,身怀重宝重返楚国,来到建有楚王行宫章华台的华容。他的第二个儿子在楚国犯了死罪,被关进大牢。范蠡派自己的大儿子用牛车载着重金前往楚国郢都实施营救,自己则乘船来到华容。因为楚王经常来华容云梦泽打猎,就住在章华台,范蠡希望在章华台找到晋见楚王的机会,准备当面求情救出二儿子。不料大儿子在郢都的营救行动出了差错,二儿子还是被楚王杀了。于是,范蠡只得在华容洞庭湖终老余生,最后死在华容,葬在华容。


  据《湖南省志·文物志》:“(范蠡墓)现属华容护城乡,尚完好。”“文化大革命”中墓被毁,先垦为田,后建为街。华容县城关镇将该墓址所改建的街道命名范蠡巷。


  【唐】 陆龟蒙 《范蠡》


  平吴专越祸胎深,岂是功成有去心。句践不知嫌鸟喙,归来犹自铸良金。


  【宋】邹浩《范蠡冢》


  山栖尝胆时,祸胎久已孕。欲令苏台倾,端俟天人应。


  夫子实奇才,大事力能胜。中分句践忧,内外各宜称。


  一鼓雪前羞,功名在乘兴。向非断以独,未必还千乘。


  荆棘梗寒宫,晨朝露常凝。可怜东门眼,至此不得瞪。


  乌喙鲜克终,天道亦恶剩。脱身海上来,嘉言谁与赠。


  位高金更多,所向岂蹭蹬。况有绝代姿,提携充妾媵。


  试看剑头血,何如穷绝磴。由来进退间,处之贵不懵。


  孤坟忽生疑,文献良足證。吴人未忘情,高楼时一凭。


  【宋】郑獬《嘲范蠡》


  千重越甲夜成围,宴罢君王醉不知。若论破吴功第一,黄金只合铸西施。


  【清】曹允文《寻范蠡墓》


  久传遗钟枕清淮,又托疑踪问水涯。霸国终归林鹿走,佳人已去石麟埋。


  会稽甲盾悲封豕,吴苑莺花泣馆娃。一棹五湖烟水阔,千秋凭吊总伤怀。


  洪山寺位于华容县终南乡五谷坳村老鹰山麓,地处洞庭之滨,君山之侧,置身华容古四十八寺之中,独占素有"洞庭门户"禹山之隅。


  大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有高僧云游至此,择宝地,建庙堂,始名洪山堂。据《常德府志》记载:原名洪山堂、后改名为洪山寺。自唐而下,明清以来,几经战乱,风雨洗礼,屡毁屡兴,香火依然,钟鼓不绝,实乃湘鄂名刹古寺之“观音道场”。


  相传,唐中有川籍高僧手植香樟于殿前。历千年,荫半亩,粗及十围,直上云端。每至仲春,花开盈冠,香越数舍,气袭容城。慕名游士,络绎不绝,香火衍盛,声名远播。


  上世纪四十年代,大部分毁于战火,仅存又毁于1958年盛夏游客之烟火,火烧三日,扑之不熄。


  新建的洪山寺占地面积八十多亩,座北朝南,三分四合院,五进重檐殿,左右僧寮,斋堂,客堂,禅堂,等其余殿堂组成。僧众云集,历有高僧大德住锡,湖广及十方香客文人雅士云涌而来,佛法兴隆空前。


   洪山寺最醒目的标志便是那座形似金鞭的七层宝塔。拾级而上,登临塔顶,呈现在眼底的是一片竹海,粉墙彩瓦的人家就隐匿其中。稍稍举目西望,就看得出南山山脉的大致走势,从北到南,宛如一条巨龙奔向洞庭湖。


   【明】李质《游洪山寺》


  洪山佛殿晓鸣钟,蹑蹬登临叩远公。绿水西来演不二,青莲南涌透禅宗。


  天花乱落芙蓉外,龙藏深涵咒钵中。我欲步虚超上乘,却惭尘梦未能空。


  【明】徐中行《九日洪山寺登高怀于鳞明乡元美兄弟》


  宝地黄花已自开,倦游词客此登台。秋高落木千江下,天阔寒云七泽来。


  入楚渐成庄舄病,浮湘虚愧马迁才。、遥知兄弟持螯处,念我还停浊酒杯。


   【清】舒峻极《登洪山寺塔》


  何代浮屠倚碧岑,亭亭十仞此登临。云间帆影来湘汉,树外僧钟自古今。


  晴望远峰斜雨脚,江含白日动波心。应知呼吸通帝座,吹尽风烟万里云。


   南山一带多湖泊,离此不远的洞庭湖且不说,怀抱、襟带着的就有东湖、西湖、北湖、团湖、罗帐湖、北汊水库等。这些湖泊中,规整者如银盘、不规整者则如碎玉,或静陈于山外,或镶嵌于山间,明晶晃亮,温存可亲,给南山平添几许灵动。南山因此形成个山重水复的面貌,这也是它的风景的独特所在、迷人之处。


  第一大湖是东湖,在禹山东麓,乃是古洞庭湖的一部分,多少年来一直是著名的渔场,如今建成了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范围包括"五湖一库"即东湖、罗帐湖、北汊湖、中西湖、下西湖以及北汊水库,规划总面积5700.7公顷。以华容东西湖为主的东湖湿地处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古洞庭湖的一部分,也是洞庭湖区域候鸟的非常重要的栖息地。 园内有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3类5型,湿地面积共计4976.1公顷,占公园面积的87.3%。  


  公园以东湖水文景观为主体,丰富的生物景观和人文景观镶嵌互补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水蓝、境幽、秀丽不事雕琢的湿地风光清新、灵秀、奇特、多样,蕴含着动与静的妩媚与神韵。公园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文化沉淀深厚,这些景观、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在湿地知识科学普及、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东湖还是洞庭湖区域候鸟非常重要的栖息地,白琵鹭、白鹭、苍鹭、凤头??、绿头鸭、小天鹅、灰雁、雀鹰等数百种鸟类常聚如此,也是观鸟的理想场地。      


  渔舟唱晚


  湖洲鹿影


  何长工故宅遗址在禹山西南十里处老河口,何长工衣冠冢在离此不远的一处小山坡上。这位共和国的开国功臣,少小离家闹革命,直到耄耋之年才得以重回故里。乡人尊称他为“何老”,他却说:“我在弟兄中行三,就按老家的叫法喊我‘何家三爹’咯。”一下子就将自己融入到父老乡亲之中。


        长征5D沉浸式体验馆“红色城堡


  华容县博物馆座落于烈士陵园内,总占地面积近一万平方米,投资近500万元。主体建筑二千四百五十二平方米,外建广场和“流芳园”。整个建筑庄重雄伟,古朴典雅。内设展室 10 个,六大主题内容,分别是:何长工生平事迹陈列室,华容名人名将陈列室,华容历史文物陈列室,华容元墓陈列室,华容革命历史陈列室,华容建设成就陈列室,有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物 1000 余种,图片 600 余张,馆内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其中元代女尸保存完好。这具女尸是1988年4月在县粮食局的城关油厂内发现的,当时头发都很完整,肌肉还有弹性。2002 年 4 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评定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明】明顾璘《华容马上》


  白马朱幩不动尘,豸袍龙剑照青春。多忧敢谓先天下,拙用真惭对古人。


  万事推移心匪石,百年衰病鬓如银。经纶本属当朝杰,懒慢终随击壤民。


   【明】田登《华容道中》


   七县咽喉控马场,华容疆里复新乡。溪山处处开清淑,膏泽都如二水长。


  【明】屈大均《从阳曲呈邑大令》


   秋树千林合,幽塘一径通。云开山秀近,萍落水天空。


   鸟下苍烟食,人眠翠竹宫。闾阎民隐切,愁苦望春风。


  【明】雷浩《华容十景诗》:


  《梦泽晴云》


  泽夸江南北,晴云日尚有。、若言圣人量,奚啻吞八九。


  《章台古迹》


  霸国由礼立,君德不宜奢。试看章台上,遗迹尽野花。


  《沱溪晓渡》


  侯吏晨开渡,无烦客问津。吟哦立沙渚,莫是杜陵人。


  《东山霁雪》


  东山倚天立,雪晴玉无暇。东皇布生意,百卉皆萌芽。


  南山远翠


  重湖阻叠阜,晴天翠可餐。何如彭蠡上,倚棹看庐山。


  《板桥春涨》


  桥上千万峰,桥边九江水。遥思阆苑间,英雄亦如此。


  《杏村夕照》


  反照(影)明村照,杏花无复留。过桥沽酒饮,不必问灵修。


  《青湖夜月》


  天形本虚明,水性极清净。侵以寒蝉,共我心澄莹。


  《赤亭遗址》


  雨师佐三皇,上下随风雨。才高术有神,后世称仙侣。


  《驿路松风》


  国破忠臣死,旌忠赖有天。道旁留古树,表识复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