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街头的咖啡馆里,两位德国老人正在争论:"听说默茨要当总理了,他会不会像特朗普那样对付中国?""别担心,我们的汽车工厂可离不开中国市场。"这段对话折射出普通德国民众对中德关系走向的关注。随着德国基民盟新任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在政坛强势崛起,这位被称作"德国特朗普"的政治人物,正以鲜明立场重塑德国的对华政策讨论。


  ---


   **一、商界精英转身政坛:默茨是谁?**


  1955年出生的默茨是典型的"德国梦"代表。从普通矿工家庭走出,他先后成为律师、黑石集团德国总裁、德国航空监管局主席,在商界积累了深厚人脉。2022年当选基民盟主席后,他带领这个传统大党实现支持率从18%到30%的逆袭,被视作2025年总理选举的热门人选。


  **政治光谱定位:**


  - **经济政策:**自由市场派,主张减税、减少政府干预


  - **社会政策:**保守主义者,反对大麻合法化、强调基督教价值观


  - **外交立场:**亲美派,主张强化北约,对俄强硬


  在德国电视二台的访谈中,默茨直言:"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与中国的关系,不能再像过去20年那样天真。"


  ---


  **二、对华政策"三把手术刀"**


   **1. 经济去风险:从拥抱到设防**


  "德国每四辆汽车就有一辆销往中国",这个曾经让德国骄傲的数据,如今成为焦虑来源。默茨团队2023年发布的《战略自主白皮书》明确提出:


  - 限制关键领域对华投资(如半导体、AI)


  - 审查中国在德收购(特别是港口、能源设施)


  - 推动供应链多元化(重点布局东欧、东南亚)


  但现实困境显而易见:大众汽车37%利润来自中国,巴斯夫在湛江投资100亿欧元建厂。正如戴姆勒CEO康林松所说:"我们可以转移生产线,但无法转移市场。"


   **2. 价值观外交:人权议题升温**


  在新疆人权问题上,默茨多次表示"不能对强迫劳动视而不见",支持欧盟《反强迫劳动法案》。但德国纺织协会负责人施密特反驳:"我们每年从新疆进口30万吨棉花,从没发现强迫劳动证据。"这种价值观与现实利益的冲突,在德国企业界引发激烈争论。


   **3. 军事安全:亚洲版"北约+"**


  默茨主张"将北约防御体系延伸至印太",支持德国军舰穿越南海,这与现任总理朔尔茨的谨慎形成对比。但德国海军司令舍恩巴赫坦言:"我们的舰队规模只有中国的1/20,象征意义大于实质。"


  ---


   **三、德国民意的"分裂镜像"**


   **支持者声音:**


  "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基民盟议员罗特根)


  "我们不能用市场换沉默"(《明镜周刊》评论)


  #### **反对者担忧:**


  "强硬政策会让德国失去技术合作机会"(西门子前CEO凯飒)


  "每个对华制裁都在伤害德国工人"(IG Metall工会声明)


  民调显示微妙变化:


  - 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的比例从2018年65%降至2023年42%


  - 但支持"对华强硬"的民众中,仅28%愿意为此承受经济代价


  ---


   **四、中德关系的"红绿灯"测试**


  如果把中德关系比作柏林街头的交通灯,默茨政策可能带来三重信号:


  **红灯领域:**


  - 半导体、量子计算等技术合作


  - 涉及新疆、西藏的政府项目


  - 关键基础设施投资


  **黄灯警示:**


  - 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


  - 5G网络建设


  - 大学科研合作


  **绿灯通行:**


  - 气候变化合作(如绿色氢能)


  - 医疗设备贸易


  - 文化旅游交流


  正如科隆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指出:"完全脱钩将使德国GDP损失6%,但无限制合作也不再可能。"


  ---


   **五、历史经验与现实抉择**


  回顾历史或许能提供启示:


  - **施罗德时期(1998-2005):**"以商促变"战略,推动中国加入WTO


  - **默克尔时期(2005-2021):**"务实平衡"路线,既卖机床也谈人权


  - **朔尔茨时期(2021至今):**"价值观优先"转向,但批准中远入股汉堡港


  默茨若执政,可能开创第四种模式——"竞争性共存"。其核心特征:


  1. 经济合作"建围墙":区分民生领域与战略领域


  2. 外交对话"带手套":保持接触但预设条件


  3. 军事布局"划红线":加强印太军事存在


  ---


  **结语:方向盘在谁手中?**


  在杜伊斯堡的铁路货场,每天有8列中欧班列满载货物驶向中国。这个"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恰似中德关系的缩影:既承载共同利益,又面临轨道切换的挑战。


  默茨的对华政策本质是场"走钢丝"表演:左手要举着价值观火炬取悦选民,右手得抓住经济缆绳稳住企业。而14亿中国消费者、2300亿欧元双边贸易、40万德国对华就业岗位,就像无形的重力牵引,让任何极端转向都充满风险。


  或许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人们从来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当中德这两个制造大国站在十字路口,需要的不是非黑即白的对抗,而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找新的平衡点。毕竟,全球经济这艘大船上,没有人能独自掌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