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难治性气胸竟痊愈了!
近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一名久治不愈的气胸男子成功开展广州北部首例经气管镜支气管胸膜瘘自体血封堵术。该技术是选择性地将通向胸膜瘘口的支气管可逆性封堵,以阻断胸膜瘘口的漏气量,使患侧肺复张并加速胸膜瘘口愈合。这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相对安全的支气管镜介入技术。特别适合于无法外科手术的难治性气胸患者,它的应用为广州北部难治性气胸患者带来福音。
病例回顾
(洪苓苓博士及团队成员在手术中)
46岁的周先生因左侧胸痛、呼吸困难3天来诊,门诊胸片提示左侧气胸(左肺压缩约90%),入院后立即予常规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第5天复查胸部CT提示左侧气胸,左肺压缩约60%,加予负压引流治疗,患者坚持保守治疗,第13天复查,胸片提示左肺仍然压缩约60%。患者心灰意冷拒绝手术,要求微创诊疗。经花都人医引进博士研究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洪苓苓主任带领团队充分病情讨论后,诊断难治性气胸,建议患者行经气管镜支气管胸膜瘘封堵术,充分沟通后,患者及家属同意该项安全、微创、舒适、经济的诊疗方案,由洪主任团队为患者实施操作。
洪主任带领科室骨干梁彩韵医师、曾彬彬医师,黄展芬护士长带领专职护士邵蔚玮、陈亚男,并在麻醉科钟和英博士的护航下,患者安静入睡,经支气管镜下球囊探查,寻找责任支气管,之后就地取材,巧妙地采用患者自体血专业处理后注入责任支气管行封堵治疗,在花都人医团队协作下,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患者一觉醒来,无任何不适,生活如常,而水封瓶源源不断的气泡也奇迹般停止了。
(A:球囊探查责任支气管B:注入自体血封堵后,回收球囊C:退出球囊,气管腔内可见凝血块,封堵有效)
术后第一天未见水柱波动及气泡逸出,术后第三天复查胸片提示左肺复张,夹管评估后予拔除左侧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顺利出院,对此他表示满心欢喜,感谢不已。
(左图术前气胸线见箭头所示。右图术后左侧气胸已基本吸收)
科普时间
01
什么是难治性气胸?
2021年颁布的《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专家共识(2021年)》中明确指出:无论各种类型的气胸,如果经胸腔穿刺抽气,持续性闭式引流7 天后,患者仍存在活动性漏气,则称为难治性气胸。难治性气胸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而棘手的问题,其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时可出现继发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02
难治性气胸传统治疗途径
对于难治性气胸,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及内科治疗两大类,均经胸膜腔进行处理,包括胸腔穿刺抽气、肋间引流、胸膜硬化术、内科胸腔镜治疗、外科胸腔镜手术、开胸手术等。
03
难治性气胸治疗新途径——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
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是经气道进行介入治疗,是一种近年来逐步发展成熟的新技术,是指选择性地将胸膜瘘口(或称破裂口)的责任引流支气管可逆性封堵,以阻断或明显减少胸膜瘘口的漏气量,进而使患侧肺复张并加速胸膜瘘口愈合。
04
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适应症
除巨大肺大泡合并难治性气胸优先考虑外科治疗外,原则上符合难治性气胸定义者均为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适应症。存在心肺功能不全基础病、患者不愿意接受外科胸腔镜、既往反复气胸发作史、患者为未成年人等均优先选择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
技术意义
经气管镜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是一种易行的支气管镜介入技术,除支气管镜外可无需其他特殊设备,因此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可使大多数难治性气胸患者免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大幅减少医疗支出且缩短住院时间,术后无任何不适,生活如常。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难治性气胸方面救治水平的进一步突破和提升。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健康传播,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收到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图文:梁彩韵
编辑:毕颖昕
初审:洪苓苓
审核:徐间萍、芶祯峥
温馨提示:
1. 花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儿科、妇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科、康复理疗科、B超室已开设夜间门诊,接诊时间为18:00-21:00(超过21:00可转为急诊就诊),有需要的患友可前来就诊。
2. 为满足广大市民出行需求,缓解就诊患者出行难题,新华路花都区人民医院公交站点除706路外,现已新增63A公交车(首班7:00 末班18:00),有需要的市民可乘坐相关班次公交车到达花都区人民医院就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