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祁阳法院在超市门口变卖物品的新闻引发热议,这场特殊的“变卖会”背后,是一场关乎数百名供货商切身利益的合同纠纷案件,也彰显出法院在执行工作中的创新与担当。


  


  据悉,涉案超市长期拖欠供货商货款,众多供货商多次催款无果,无奈之下诉至法院。2月28日晚,祁阳法院收到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后,迅速行动,连夜对市内三家连锁超市的财物进行查封,防止超市转移资产。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发现超市内有大量水果、水产、冷冻食材等短期保存类商品,若长时间存放,必然会腐败变质,造成巨大损失。为避免这一情况,法院果断决定对这些“短保商品”先行变卖。


  


  3月4日,祁阳法院执行局在超市门口摆开摊位,一场特殊的“变卖会”正式开场。水果、水产、冷冻食材等商品整齐摆放,执行干警们现场吆喝竞价,场面热闹非凡,堪比集市。市民们纷纷被吸引过来,参与竞拍,现场氛围十分活跃。一名参与活动的市民兴奋地说:“红提60元起拍,比市场价便宜一半,法院办事太接地气了!”


  


  此次活动涉及的供货商多达400余户,其中不乏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一位被拖欠4万元货款长达两年的供货商感慨道:“老板总拿资金周转当借口,拖欠货款,我们实在没办法才申请强制执行。这次看到法院的行动,感觉拿回货款有希望了。”这些供货商们的血汗钱,是他们生活的希望,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法院的快速响应和积极行动,无疑给他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在整个变卖过程中,法院始终坚持公正、透明的原则,变卖会全程接受政府代表、商户代表的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这种公开透明的执行方式,不仅让市民直观地了解了法院的执行流程,也增强了公众对司法的信任。


  


  祁阳法院的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司法执行给人的刻板印象,让司法更贴近民生。它既高效地维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了因生鲜食品变质造成的财产损失,同时还让市民以实惠的价格买到商品,实现了多方共赢。在法治社会的建设中,这样的创新执行方式值得点赞,也为其他地区解决类似纠纷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这样充满智慧与温度的司法实践,让法律的公平正义在每一个案件中得以彰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