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众议代表-尽快推行退休弹性。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陈众议代表建议尽快推行退休弹性,为年轻人就业提供更多岗位。
建议背景
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一庞大的毕业生群体涌入就业市场,将加剧就业竞争的压力。
建议详情
● 完善退休制度 陈众议认为,要切实缓解就业矛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完善退休制度。以目前的就业市场和高速发展的生产力水平计,应允许自愿且符合退休条件(缴齐或补齐五险一金)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办理退休,为年轻人就业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为社会和谐进步奠定更合理、更人性化的基础。
● 严格执行弹性退休制度 陈众议表示,延迟退休政策后,已经可以自愿退休了,但是很多单位不执行,现在基本一刀切,弹性退休制度没有执行到位。他提议,强制推行弹性退休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老员工自愿退休,腾出编制和岗位。
推行退休弹性可能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 个体选择增加: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退休时间的选择。例如,有些人可能因为健康状况或个人偏好,希望提前退休;而另一些人可能出于经济原因或对工作的热爱,选择延迟退休。
● 缓解就业压力:允许符合条件的人员提前退休,可以腾出一定的工作岗位,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
● 提升养老金待遇:对于选择延迟退休的人来说,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能够增加缴费年限,从而提高养老金水平。从养老金计算公式来看,基础养老金部分会因缴费年限增加而有所提升;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由于延迟退休能增加个人账户的积累,且每多缴费一个月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都会多积累缴费基数的8%,另外每推迟退休一个月,个人账户也会多计算一个月的利息,并且退休养老金的计发月数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身体健康且有工作能力和意愿的老年人可以继续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为社会和企业做出贡献。
● 促进经济发展:经验丰富的老年人继续工作,可能带来创新和生产力的提升,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 用人单位的用人规划:弹性退休制度需要用人单位和职工进行协商,这就要求用人单位更加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做好用人计划。
● 可能存在的心理影响:对于不能弹性延迟退休的人,可能会感到退休年龄选择受限,尤其是对于那些原本希望在现有职位上继续工作的人,可能会产生失落感。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为其他人释放了就业机会和职业上升空间。
不过,具体的影响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不同地区、行业、职业的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在实施退休弹性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细则和配套措施,以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效果。
为确保退休弹性制度的公平性,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定合理的年龄范围:根据不同行业、职业的特点以及劳动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划定一个合理的退休年龄区间,如基础退休年龄为 60 岁,在此基础上可以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如 60 到 65 岁之间,让劳动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对于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等身体机能衰退较快的人群,可保持相对较早的退休年龄;而对于依靠脑力劳动、经验重要的工作,如科研人员、医生、高校老师等,则可适当放宽退休年龄上限。
2. 建立科学的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将养老金待遇与退休年龄挂钩。若劳动者选择延迟退休,其养老金缴纳年限增加,养老金待遇也应相应提高,例如每延迟退休一年,养老金待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如 3%-5%)。反之,若提前退休,养老金待遇则按一定比例打折发放。这样能促使劳动者在决定退休时间时更加谨慎,同时保证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3. 完善制度细则和相关规定:明确弹性退休的具体条件、申请程序、审核机制等,确保政策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避免因地区、行业、单位等差异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4. 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各单位可设立专门的退休咨询服务窗口,为职工提供详细的信息,帮助他们了解弹性退休制度的具体内容、流程和手续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也应及时对领取基本养老金申请进行审核,并探索扩展退休服务,如为临近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提供办理退休手续的预先指导和提前受理等服务。
5. 加强监督与管理: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弹性退休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防止出现违规操作或不公平的情况。确保用人单位充分尊重职工意愿,不得违背职工意愿强制或变相强制其选择退休年龄。
6. 考虑个体差异:在制度设计中充分考虑个体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职业特点等因素,尽量平衡不同人群的利益。例如,对于工作年限较长、贡献较大的劳动者,在养老金待遇或其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7. 定期评估与调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定期对退休弹性制度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和规定,以确保其始终符合公平性的要求。
8. 促进就业与职业发展:政府加大对职工转岗、再就业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也为选择延迟退休的老年人提供继续发展的空间,避免因退休弹性制度导致就业市场的失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