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视频加载中...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在烟台开发区潮水镇店上村,“85后”小伙刘磊25年悉心照顾瘫痪母亲的故事,却在邻里间传为佳话。


  “妈,起来擦擦脸,准备吃早饭了。”昨日上午,记者赶到位于烟台开发区潮水镇店上村刘磊家中时,他正在照顾母亲洗漱、吃早饭,不大的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床头的药盒和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家里闻不到一点异味。打扫料理家中大小事、照顾母亲起居生活、上班工作……这些年来,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为刘磊的日常。


  1997年的寒假,8岁的小刘磊本该沉浸在春节阖家团圆的喜庆热闹氛围中,但一个意外让一家三口原本幸福快乐的生活戛然而止。因为一场车祸,母亲颈部错位,造成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正好是寒假,马上就要过年了,一开始听说母亲的事,以为她休息几天就会好,没想到这么严重。我直到慢慢长大懂事,才意识到这个病是没有办法治愈的。”刘磊告诉记者,虽然当时自己年纪小,对母亲遭遇的这场意外没有太多的概念,但当同龄孩子放学后都在外面玩耍时,小小年纪的他已经习惯了回家帮着父亲做家务、照顾母亲,分担家里的劳动。“这个孩子自小就听话、懂事。”这也成了邻居们对刘磊最深刻的印象。


  上学期间,刘磊学习了轮机工程技术,因为技术专业对口,他毕业后做起了船员工作,在外打工赚钱与父亲共同支撑家庭、照顾母亲,他的懂事让年迈的父母感受到了儿子的孝心。正当生活慢慢步入正轨时,噩耗再次传来。2018年,父亲因为脑出血突然去世。父亲去世后,刘磊一个人支撑起了这个家,为了生计不得不领着母亲去外地讨生活。


  “当时最难的就是爸爸去世后我带着妈妈去外地打工,我们租住了一个房子,因为妈妈的残疾证到期了需要办理相关手续,我一个人从五楼把妈妈背下来,那个时候才意识到往后的日子都需要我自己去承担了。”刘磊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打垮,刚开始独立照顾母亲时,他没有稳定的工作,只能依靠打工维持生活,工资不高。虽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是他经常为母亲买好吃的调养身体,遇到什么高兴事总是第一时间告诉她,想着法儿逗妈妈开心。“照顾母亲是我的责任,我不能逃避,生活还要一步步往前走,我们永远也不会放弃生活。”刘磊坚定地说。


  为了能更好地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两年前刘磊回到了店上村,在村里担任村“两委”委员,从工作单位回家只需要2分钟的时间,这样刘磊照顾母亲就更方便了。因为村里年轻人少,很多疫情防控统筹工作和其他同事解决不了的事,刘磊都会第一时间顶上去,经常是凌晨还在加班工作。为了能兼顾工作和照顾母亲,刘磊专门为母亲设计了一款特殊的支架,利用支架,母亲用嘴叼着特制的笔就可以“玩”手机,有了着急的事,母亲便可以通过手机第一时间联系他。


  日复一日,他把孝心体现在了照顾母亲的每一个细节里。母亲常常担心拖累了他,他总是柔声安慰母亲,从未对母亲冷过脸。25年来,母亲在他的照顾下身心健康,逢人就夸儿子孝顺能干。“自己啥都干不了,怕拖累孩子,但是和儿子在一起住的这些年,他从没给我撂过脸子,一句语气不好的话都没说过,这辈子,我有福了。”刘磊的母亲刘显春说。


  刘磊照顾母亲的感人故事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今年四月,他被评为2022年第一季度“烟台好人”。说起未来,刘磊告诉记者,他目前没有太长远的规划和打算,“我希望能把母亲照顾好,同时把村里的工作做好,用实际行动回馈大家对我们家一直以来的帮助。”对刘磊来说,只要母亲在,家就还在,他用坚实的臂膀、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人间大爱。(请关注“烟台后浪号”视频号观看《爱在烟台》专栏视频。)


  YMG全媒体记者 张洁 刘昭洋


  通讯员 王韩 摄影报道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