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退票费该不该给假期"松绑"?委员这番话说到心坎里了
3月6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里,一个关于"退票费"的建议在代表委员中激起阵阵涟漪。民革安徽省委副主委周世虹委员在小组讨论时掏出手机,给记者看了一组数据:今年春运期间,某高铁站单日退改签业务量突破1.2万笔,按最低20元手续费计算,光这笔钱就够买下候车厅里所有自动售货机的饮料。
"咱们的高铁跑出了世界速度,可这退票规则是不是也该提提速?"周世虹说这话时,窗外正掠过一列复兴号列车。他手里攥着张被揉皱的车票,那是去年中秋节前夜,他临时取消行程被扣了55元手续费的凭证。
故事要从去年国庆黄金周说起。在上海打工的小王买了回乡高铁票,老家突然来电话说母亲住院。他哆嗦着手点开购票软件,发现改签费比半个月前涨了3倍。"当时感觉像被高铁票割了韭菜。"这个90后建筑工的话,成了周世虹调研报告里的典型案例。
现行规定里藏着个"时间陷阱":开车前8天退票不收钱,48小时前收5%,24小时前涨到20%。到了春运这样的特殊时段,这个数字能飙到票价的30%。有细心的旅客算过,改签一次的费用,够在高铁上吃两顿盒饭。
"都说要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可老百姓心里都记着账呢。"周世虹翻出铁路总公司年报,指着客运服务收入那栏:"去年退改签收入占客运总收入1.8%,换算成具体数字,足够给全国所有高铁座椅换新坐垫。"
建议刚抛出,就有铁路系统的朋友私下找他"诉苦":要是放开退改签,黄牛不得把票市搅翻天?周世虹早有准备,他举出民航业的例子——2018年民航总局取消特价票不得退改的"霸王条款"后,退票诈骗案反而下降17%。"关键不在收费多少,而在服务能不能跟上趟。"
其实变化早有苗头。去年暑运,长三角铁路试点"候补购票可退费",就像给车票买了"后悔险"。有旅客在社交媒体晒出退费记录:"扣了5块钱,比之前少了一半,够给孩子买支雪糕。"这种细碎的温度,正是周世虹想传递的。
建议引发的讨论超出预期。有网友在提案新闻下留言:"要是真能免了退票费,过年回家就能多陪爸妈两天,不用掐着表赶车。"这条点赞过万的留言,被周世虹工工整整抄在笔记本扉页。
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时提到,正在研究"动态退费"机制,可能会参考高速公路的错峰收费模式。比如在春运高峰日,对提前72小时以上退票的旅客减免手续费,既缓解票务压力,又给旅客吃下定心丸。
看着会场里进进出出的代表委员,周世虹想起自己第一次坐高铁时的情景。那是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他盯着时速显示屏上的306公里,激动得差点打翻泡面。"现在咱们的高铁能跑350公里了,服务能不能也再提提速?"他摩挲着那张旧车票,仿佛在触摸时代发展的脉搏。
傍晚散会时,工作人员送来盒饭。周世虹特意多要了双筷子:"得吃饱了才有力气接着写建议,下一步该说说老年人网上购票的事了。"窗外的北京南站灯火通明,又一列高铁正缓缓驶出站台,车灯划出的弧光,像极了改革路上那些温暖的逗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