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千万人口大市诞生!合肥凭什么成为“双万”城市?


  2025年3月10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合肥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正式跻身“千万人口大市”行列,成为中国第18个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城市。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热议,合肥凭什么能在人口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逆势突围?这座城市的崛起,又折射出中国城市发展的哪些新趋势?


  合肥的“人口晋级”之路


  合肥的“千万人口”目标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1年,合肥通过“三分巢湖”获得了一次性的人口和土地增量,但这只是起点。2012年至2024年,合肥常住人口从857万增长到1002万,年均增长超过10万人,近三年更是累计增加53.7万人,成为全国人口增量最快的城市之一。


  合肥的崛起,离不开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布局。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城市,合肥借助高铁网络重塑了交通枢纽地位,同时通过“最牛风投城市”的标签,成功打造了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集群。2024年,合肥GDP达1.35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位居万亿城市首位。


  强省会的“虹吸效应”


  合肥的崛起并非孤例,而是“强省会”战略的缩影。近年来,中西部多个省份面临人口负增长的压力,但省会城市却逆势增长。以安徽为例,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仅增长2万人,而合肥一地就增加了14.9万人,其他地级市多数负增长。


  这种现象在江西、河南、湖南等省份同样显著。省会城市通过产业集聚和政策倾斜,成为全省人口的“蓄水池”,既吸引了沿海地区的人口回流,也虹吸了省内其他地市的人口资源。这种“强者愈强”的趋势,正在重塑中国的人口流动格局。


  谁是下一个“千万人口大市”?


  合肥之后,谁将成为下一个“千万人口大市”?目前,温州、宁波、南京、哈尔滨、济南、沈阳、长春、徐州等城市常住人口均超过900万,距离千万大关仅一步之遥。


  其中,温州和宁波的晋级呼声最高。2024年,温州常住人口达976万,宁波为977.7万,距离千万人口仅差14.8万和22.3万。两地凭借发达的民营经济和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冲刺“双万”城市目标(万亿GDP、千万人口)。


  人口争夺战的背后


  合肥的“千万人口”成就,既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缩影,也揭示了未来城市竞争的关键:新能源产业是人口集聚的核心动力。无论是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是温州的电气、泵阀产业集群,都在吸引大量人才和劳动力。


  然而,人口增长并非终点。随着全国人口大盘见顶,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将更加激烈。如何通过产业升级、公共服务优化和城市吸引力提升,留住人才、吸引人口,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课题。


  合肥的“千万人口”里程碑,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胜利,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缩影。从“强省会”到“都市圈”,从产业升级到人口争夺,中国城市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未来,谁能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谁就将成为下一个“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