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王自如的“看董总开会都是一种幸福”、董明珠炮轰孟羽童的“当秘书连个文都不会写,我不知道算什么秘书”之后;


  格力最近又为广大网友贡献了新梗——“我妈就是董明珠。”


  这个让无数网友叹为观止的金句,来自前两天格力年会上的一个快板节目。


  女演员带着夸张的笑容,用昂扬的语气念出了这句台词。


  镜头还特地切给了坐在台下的董明珠本人。


  看得网友毒舌劲头立刻上来了:


  “原来《年会不能停!》不是喜剧片,而是纪录片。”


  “看来王自如的拍马屁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企业文化。”


  格力昨天回应称,表演者当时是为了增加幽默气氛,开了个小玩笑,原话是“我妈就是董明珠……我妈最喜欢董明珠”。


  为此我还特地去看了流传出来的格力年会全程,结果发现“认妈文学”只是这场年会众多名场面中的一个。


  比如女演员紧接着就来了一段“味儿很浓”的夸夸快板:


  “董总人缘特别好,杰出女性是代表。雷厉风行工作忙,带领着格力电器创辉煌。”


  再比如这场晚会并没有叫诸如“格力2024年会”这样平庸的名字,而是打出了“全球梦想盛典”的title。


  主持人更是请来了当年凤凰卫视的知名主持人吴小莉和胡一虎。


  85后、90后可能比较熟,就是《小莉看世界》的那个小莉,和《一虎一席谈》的那个一虎。


  开局一个大远景,人山人海的员工手里挥着大红花和星星灯。


  场面大的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同一首歌》的现场。


  而在晚会中途,董明珠突然宣布要多拿出2亿给员工发年终奖,又把整个局面推向了另一层狂欢的高潮。


  可以说,格力凭一己之力,撑起了今年大公司年会在舆论场上的存在感。


  毕竟就连每年都会请明星,被网友戏称为“演唱会”的腾讯年会,今年也低调到不行。


  只有马化腾唱粤语歌的切片,在网上稍微引发了一点围观。


  更多曾经把年会卷成“军备竞赛”的大公司,集体哑了火。


  从1988年就开始举办“年会文艺汇演”的万达,今年官网只发了一条有关年会的消息。


  看照片,比起晚会更像是新闻发布会。


  王健林在年会上做工作总结。图源万达官网。


  字节在昨天举行2024年度全员会,唯一能搜到的新闻是CEO内部讲话。


  更多常常上热搜的大公司都不办年会了。就算还在办的,也似乎只是把它当作“内部工作总结会”。


  还在执意搞大晚会,在舞台上大谈成就和愿景,顺便给员工“撒钱”的,似乎也就只剩格力这一家。


  其实前段时间《年会不能停!》爆火,就有人讨论年会明明就该是场公司内部的汇报总结和联欢。


  只不过在互联网行业发展最快的几年里,很多大厂已经把它办成了不亚于地方晚会、时尚活动一样的盛典。


  虽说大部分年会都不会对外直播,但并不妨碍大众从网上流传的图片中、媒体报道的话语里,窥探这些晚会的细节。


  有一年腾讯年会请了孙燕姿,结果唱《逆光》时的伴奏带被错放成了带原唱的版本,孙燕姿当场要求重唱。


  第二天,这件事就被写进了各大娱乐号的文章。


  哪怕是跟这些大公司没半点关系的网友,也对年会上的这些八卦、细节津津乐道。


  你家老板整了什么活,我家排场有多大,他家的抽奖奖品有多让人羡慕……不只是员工的狂欢,也是全网共同围观的对象和谈资。


  马云在阿里年会上以什么造型出场,一度是比明星红毯造型更有爆点的新闻;


  而王健林因为热衷于在万达年会上唱歌,甚至还获得了一个“被首富耽误的歌王”的称号。


  连身为明星兼专业歌手的龚琳娜,都特地发微博点评了王健林的唱功。


  虽然是内部晚会,但看点一点都不比正经的电视台晚会少。


  比如2019年的小米年会有个类似“维密走秀”的节目,实打实请了不少外国模特,在台上穿着比基尼秀身材。


  而在娱乐行业人脉颇多的腾讯,每年年会都要请几个明星撑场面。因为想去的人太多了,连员工入场券都得抽奖才有。


  没人觉得花钱办这么一场晚会是“浪费”,反倒羡慕大公司就是家底厚、撒得起。


  卷到后来,年会在这些公司内部也成了一件需要严肃对待的大事。


  万达每年3-5月就会开始启动年会筹备,9月定好节目单,然后开始长达3个多月的彩排。


  其他大厂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至少也要提前一两个月,并组建专门的“节目组”。


  最近有些网友回忆起2017年的阿里18周年年会,仿佛是《妖猫传》里“极乐之宴”。


  《妖猫传》剧照。


  那次年会在杭州的黄龙体育中心举办,根据阿里自己的官方说法,共有来自21个国家的4万名员工参加。


  公司甚至额外申请了从北京到杭州的6趟高铁,和广州到杭州的1趟高铁专列,就为了员工们能准时出席这场盛事。


  现场每位员工都领到了文化衫,还有一个阿里自己研发的手环,能跟随音乐的颜色整齐划一变换颜色。


  另外还有两万人通过直播的方式参与——因为体育中心放不下更多人了。


  当年阿里官方做的年会海报。


  如今“年会”这个词已经跟形式主义、折腾员工之类的负面含义画上了等号”。


  但对于当时的大厂员工来说,那还是一场可以暂时没大没小、无视等级的狂欢。


  早期老板们很爱借年会秀一把自己的爱好,比如马云带王子面具骑哈雷出场。


  王健林唱歌时被献花三次,被网友调侃是在过当歌星的瘾。


  但后来,老板逐渐成了在年会上逗员工开心的工具人——哪怕只是名义上的。


  很多年会都有一个固定节目:高管跳舞。而且跳得越难看越好,主打一个出丑。


  雷军曾经带领公司高层组建了一个”十二人男团”,僵硬的舞姿为鬼畜区留下了珍贵的素材。


  马化腾也曾经扭起腰,在舞台上跟着《创造101》的主题曲跳女团舞。


  员工们乐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家年会盛况,调侃老板时的语气甚至带着几丝“溺爱”。


  比如在“马化腾跳女团舞”的模糊视频下面,就有一条5年前的评论:


  “怎么我们绝美马儿不配一个高清直拍吗?”


  工作中的牢骚、流程上的弊病,也会以半开玩笑的形式,成为年会表演的佐料。


  最近因为大鹏的电影,新东方当年那个年会吐槽节目又被翻出来。


  网友大赞“真敢说”,但这在当时其实是很多大公司年会的固定表演项目。


  阿里甚至有个叫“叽歪天团”的合唱组合,每年都会出一个抱怨工作的合唱,甚至点名道姓地吐槽老板。


  被调侃的老板本人还会亲自客串,在台下表示认罚认骂。


  很有意思的是,如今在网上流传的“打工人发疯节目”,有不少都出自2019年。


  阿里的“叽歪天团”把《失恋阵线联盟》重新填词,抱怨部门之间沟通效率低下;


  就连没什么互联网基因的一汽奔腾,也靠着一首吐槽年会很烦的《野狼DISCO》刷了刷存在感。


  “唱完这首歌啊,我还要回去打卡。”


  不过不同于大鹏和白客在电影里发泄式的痛骂,这些节目基本都还是无关痛痒的自嘲。


  用网友的话说就是:“把情绪都唱出来,明天工作就能继续。”


  毕竟当时大家看到台上演员把自己搞成詹姆斯邦德的造型,自嘲“你996?我还007呢!”


  台下还会笑出声来。


  而这些节目哪怕前面吐槽再狠,都有一个类似“努力工作,一定会有收获”的ending。


  毕竟紧接着就是真正的“收获环节”——年会抽奖。


  虽然不是每个大厂都有自带笑点的老板,但每个大厂在年会奖品方面都不含糊。


  比如阿里18周年的特等奖,是抽18个人“清空购物车”,10万封顶。


  2019年的腾讯年会,给每一位员工,注意是每一位,都准备了512G的iPhoneXS Max。


  不只是奖品丰厚,老板们也带着“掏点钱让大家乐呵乐呵”的豪横。


  OPPO有一年本来准备了588万用于红包抽奖,结果高管们现场自掏腰包凑到了1076万元,光CEO自己就掏了88万。


  2018年的滴滴年会不仅请了员工,还请了一大堆司机代表,一晚上发出去500万。


  到后来大厂年会财大气粗的印象深入人心,大家已经听到什么“发钱神话”都不奇怪了。


  甚至有传闻称,美图秀秀某一年的年会特等奖是10个比特币。(看到这条新闻时,我还在心里默默计算了值多少钱)


  吓得美图秀秀后来赶紧辟谣:比特币确实是发了,不过每人只有0.0888个,15个员工加起来大概是1.332个。


  这两年,已经不太能听到有关大公司年会的消息。


  上一次有相关新闻上热搜,还是游戏公司米哈游在2021年初的年会奖品清单。


  最值钱的“至尊欧皇奖”,包括MacBook Pro、苹果手表和iPhone12 Pro max。


  官博晒出堆积如山的PS5,也让很多年轻人狠狠羡慕了一把。


  这些奖品跟曾经动辄千万的大厂年会红包相比,自然算不得什么。


  只不过那会互联网大厂们已经不怎么为年会豪掷千金了,反倒让后来者抢了风头。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从“卷年会”的队伍中退出,相关消息也渐渐变少、消失——


  直到今天。


  事实上,虽然大家都在说今年年会变少,但愿意为年会豪掷千金的公司并未绝迹。


  有财经媒体统计了知名游戏公司今年的年会礼物:特斯拉、金条、索尼电视、万元现金……一点都不含糊。


  图源时代财经。


  只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小圈子里的财富神话,跟自己实在没什么关系。


  大厂年会最火热的几年,也是这些大公司最风光的几年。


  他们取得的成就、做事的方法、宣扬的价值观,成为了不少传统行业和小公司模仿的风向标。


  有在小公司工作的人回忆,当时自家老板甚至也会主动找年轻人排练吐槽节目,或者发奖品红包让大家开心。


  而如今,这些环节连同背后所指向的包容、狂欢等情绪,也跟着大公司的年会晚会一起,成了昙花一现。


  几年前,我身边的大厂朋友很喜欢在年会当天发一条图文并茂的朋友圈,感谢公司感谢团队,顺便也感谢自己一年来的努力。


  现在哪怕年会依旧盛大,员工也很难在其中找到认同感。


  格力年会的视频下面,就有很多自称是员工的人抱怨晚会时间太久,自己耗到凌晨1点多还要去挤公交回家。


  老板不愿再砸大钱、摆大阵势向员工和大众展示公司和自己如何开明、亲和、先进;员工也懒得再跟公司上演鱼水情浓的好戏。


  正如新东方年会曾经允许普通打工人在舞台上怒斥“领导随口一说,立刻讨好跟着”的不良风气;


  而今年东方甄选的线上年会,只剩下了老板和高管、骨干们的抱头痛哭,一团和气。


  最后,今年你们公司今年开年会了吗?有什么幺蛾子和奇葩事儿?


  欢迎在评论区跟大家一起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