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的调查显示,今年两会就业议题,46.6% 的受访者关注企业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上社保。在当今社会,新就业形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这些群体在社保方面却面临诸多困扰,其中社保转移的不便,成为了他们享受社会保障权益的一大阻碍。


  过去,传统就业模式下,劳动者大多在一个单位长期稳定工作,社保关系相对固定。企业会按照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保,员工离职后,社保关系的转移也相对简单,通常由原单位和新单位协助办理。但新就业群体的工作性质截然不同,他们工作灵活性高、流动性大,往往在不同平台、不同地区间频繁切换工作。以外卖骑手为例,有的骑手可能在老家城市接单一段时间后,因各种原因前往大城市发展;还有的骑手可能同时在多个外卖平台兼职。这种工作状态使得他们的社保缴纳和转移变得异常复杂。


  就拿户籍限制来说,在一些地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存在户籍门槛。像北京、上海等地,外地户口的新就业人员如果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就无法在当地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社保。可社保缴费记录又与积分入户、购车摇号、购买住房等民生事项挂钩,这就导致许多新就业人员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不得不采用代缴社保这种存在风险且成本较高的方式。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北武汉、湖南长沙、辽宁鞍山等地,已经取消了灵活就业人员在当地缴纳社保的户籍限制,大大方便了新就业群体参保。这种地区间政策的差异,使得跨区域工作的新就业群体在社保转移和接续上困难重重。


  在工伤保险方面,问题同样突出。社会保险法关于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有明确规定,但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却未有明确说法。目前灵活就业人员社保通常只包含基本养老和医疗两项。许多新就业群体,如外卖骑手、快递员,工作中面临较高的工伤风险,却因无法缴纳工伤保险,一旦遭遇工伤事故,自身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他们即便想自行投保人身意外险等商业险,可商业险不仅保障范围和力度有限,费用也相对较高。而传统就业模式下,企业会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员工在工作中受伤能通过工伤保险获得相应补偿和救治。


  全国政协委员许玲指出,新就业群体社保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应通过法律形式明确新就业群体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保制度的顶层设计,打破社保的区域间限制,让社保转移无论是跨区域、跨企业,还是针对短期务工或长期务工,都能更加灵活便捷。这一建议切中要害。从法律层面明确劳动关系,能让新就业群体的社保缴纳有更坚实的依据,企业也能清楚自身责任。加强社保制度顶层设计,打破区域限制,则是解决社保转移难题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让新就业群体在不同地区、不同工作间流动时,社保权益不受影响。


  为提升新就业群体缴纳社保的便利性和积极性,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昆山市社保中心在多个方面做出努力。在政策上,突破户籍限制,将非本市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聚焦重点人群,大力推进非全日制、实习生、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特别是针对快递、外卖、交通等新业态行业人群,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人员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和业务协同办理。


  在经办服务上,筑牢 “一窗式” 经办服务基础桩,推进社保缴费跨部门 “一窗联办”;打造 “互联网 + ” 经办服务新阵地,借助支付宝平台、二维码技术等,实现社保业务快速办理;建设 “家门口” 经办服务桥头堡,加大社银合作力度,推进社保高频事项前移下沉,形成 “一干多支” 网点化服务格局。在宣传引导上,开展 “数据找人” 专项行动,对中断缴费人员发送短信提醒;强化社保政策宣传,深入平台企业,通过组织座谈、走访网点、开展直播等形式,提高新就业群体对社保政策的知晓度;持续擦亮 “社保小蜜蜂” 帮代办服务品牌,构建帮代办全市矩阵,提升服务能力。


  新就业群体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他们的社保问题不应被忽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共同努力,借鉴成功经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打破社保转移障碍,让新就业群体能便捷参保、安心工作,切实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